在經過數年的蟄伏后,中石化在煤化工領域的戰略布局日漸清晰。本報獲悉,今年年初,中石化在一次內部會議上已確定了具體的煤化工發展目標。
未來四年,中石化將“積極發展煤化工”,建成內蒙古、新疆、貴州、河南、安徽五大煤化工基地,并將主要發展煤制烯烴、煤制天然氣及煤制乙二醇,投資額將超過千億。“到2015年煤制烯烴的產能應該能夠占到目前烯烴產品(主要是乙烯)產量的1/3;煤制氣能力則會力爭超過每年100億方(立方米)。”中石化內部人士說。2010年,中石化的乙烯產量為906萬噸。據此測算,中石化到2015年的煤制烯烴能力將超過300萬噸。
煤化工戰略如今已成為中石化資源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石化寄望于通過發展煤化工來縮小與中石油在資源上的差距,同時減少對進口的依賴——并為此而準備好了投下“重注”,上述中石化內部人士稱,若中石化規劃中的煤化工項目全面鋪開,中石化在煤化工上的投資額保守估計將超過2000億元。
但由于大規模進入煤化工領域的時間較晚,而國內大規模的煤礦多數已被“圈占”,迫使中石化不得不采取與其他煤炭企業合資合作的模式來開展煤化工業務。
2000億布局
煤化工是指以煤為原料,經化學加工使煤轉化為氣體、液體和固體燃料以及化學品。新型煤化工技術主要包括煤制油、煤制氣、煤制烯烴、煤制乙二醇、煤制二甲醚等。
中石化發展煤化工將按照“擴大煤炭資源、加強合資合作、做好戰略布局”的原則,將在水資源較為豐富、煤炭資源相對富集的地區,加大煤炭資源獲取力度。
同時,中石化將選擇戰略地點,推進煤化工戰略布局。具體而言就是做大西北(內蒙古、新疆等),做強西南(貴州等),做優中部(河南、安徽等)。
為此,中石化已經選擇了內蒙古的鄂爾多斯、新疆的準東、貴州的織金、河南的鶴壁、安徽的淮南5個地區作為煤化工基地的戰略布局點。
目前,中石化位于新疆準東、河南鶴壁、貴州織金、內蒙古鄂爾多斯的煤化工項目已經開始動工。根據中石化的投資計劃,在新疆地區的投資額將超過500億;在貴州織金的項目投資額超過500億元;在河南的煤化工項目的投資額則超過200億元。
上述中石化內部人士稱,若中石化規劃中的煤化工項目全面鋪開,中石化在煤化工上的投資額保守估計將超過2000億元。“不過,這些投資當然不僅僅是項目投資,還要加上各種配套。比如,煤制氣所需的管道建設就需要大筆資金。”該人士說。
目前,中石化已經啟動了在新疆基地的建設,計劃在烏魯木齊高新區建設“新疆煤制天然氣外輸管道項目總部基地”及“準東煤制天然氣總部基地”,總投資額將達到500億元。
前者包括建設兩條煤制氣專屬管道項目,分別為新疆至廣東及浙江的新粵浙管道和新疆至山東的新魯管道;后者則包括一個年產80億立方米的煤制氣項目。
接近中石化新能源辦公室的人士透露,外輸管道總部基地規劃面積260畝,投資額約350億元;準東總部基地規劃面積700畝,總投資約150億元。“這兩個項目已上報了發改委,應該不久就能拿到批文。目前已經在征地,計劃是爭取4月份能夠開工。”該人士說。
在河南和貴州,中石化的煤化工布局也已經開始。去年11月初,中石化與河南省政府簽訂了戰略合作補充協議,中石化將與河南煤化集團在豫北地區合資建設大型煤化工項目。按照雙方的規劃,中石化旗下子公司中原石化將在此籌建一個年產180萬噸的煤制烯烴裝置,投資額大約在210億元。
2011年9月底,中石化在貴州省的“煤電一體化”產業項目一期工程60萬噸/年聚烯烴項目開工,總投資180億元。
該項目包括煤炭基地建設和分三期建設的煤化工產業項目,總投資610億元,其中煤化工項目投資520億元。
資源考量
由于國內的油氣資源多數為中石油所壟斷,因而中石化在油氣資源上無論是產量還是儲量都遠遠落后于中石油。
在傳統油氣資源的獲取上,目前看來中石化已經沒有可能趕上中石油,甚至差距會越拉越大——國內出現大型油氣田的概率很低,而中石化現有油田的儲量已經出現了明顯下降。
不過,在煤化工領域,中石化已經走在前面——中石油對煤化工并不感興趣。目前,中石化已經把煤化工戰略寫入了公司資源獲取戰略的組成部分。“中石化希望能夠通過煤化工的發展來縮小與中石油資源上的差距,至少在天然氣領域具備這種可能性。”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長遠性課題研究室內部人士告訴本報。
2011年前三季度,中石化天然氣產量為108億立方米;同期中石油天然氣產量約為491億立方米。后者是前者的4.5倍多。
上述人士稱,若中石化在煤制氣上達到年產100億方的目標,將進一步縮小與中石油在天然氣產量上的差距。
此外,中石化自建的煤制氣專屬管道所在地,僅新疆地區的潛在煤制氣項目規模就達到四五百億方,若這些煤制氣都通過中石化的管道輸送,中石化所運營的天然氣量甚至將與中石油相當。
目前的國際油價持續在100美元/桶以上運行,高油價帶來了中石化煉油板塊的巨額虧損。上述消息人士透露,中石化2011年的煉油板塊會繼續巨虧。
通過石化路線獲得烯烴產品(主要是乙烯)大多是通過石腦油裂解得來;而石腦油同時是成品油(汽、柴、煤)的原料。一般而言,現代化煉廠的煉化裝置都可以通過調整裝置運行來達到多產乙烯或多產成品油的目的。
乙烯是大多數化工品的原料,是最基礎的烯烴產品。中石化大力發展煤制烯烴、煤制乙二醇的目的之一便是把部分石腦油“節省”出來用于生產成品油。“相對于目前慘淡的化工品市場,出售成品油顯然比出售化工品要劃算得多。”中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一位專家說。
2011年前三季度,中石化加工原油約11.8億桶,生產的乙烯產量為735.6萬噸;同期中石油加工原油約7.25億桶,乙烯產量為256.1萬噸。
這意味著中石化在煉化板塊的虧損或遠高于中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