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石油儲備是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世界眾多發達國家都把石油儲備作為一項重要戰略加以部署實施。此制度起源于1973年中東戰爭期間。當時,由于歐佩克石油生產國對西方發達國家搞石油禁運,發達國家聯手成立了國際能源署。成員國紛紛儲備石油,以應對石油危機。
據隆眾資訊監測數據顯示,伊朗核問題在2012年第一個季度持續發力推漲油價,國際原油連續三月均價都在百元上方。持續高企的國際油價開始威脅全球經濟的復蘇。一方面,美國經濟復蘇仍顯動力不足,歐洲國家也仍在債務危機的陰影之下;并當年度歐美均處于大選年,政治和經濟均受牽制,西方國家終決定采取行動—--釋放石油儲備以干預油價。
然則,釋放石油儲備的提議雖在三月初已經為英、美兩國提出并就釋放石油緊急儲備的可能性展開討論,且法國能源部長Eric Besson隨后說法國正在研究各種可能的方案,包括釋放緊急儲備,但英、法、美三國的最終決定卻云霧繚繞,加上地緣政治因素有所緩和,油價不得不在12年3月近一個月的時間內陷入無奈的震蕩中。
從歷史上看,國際能源署(IEA)集體釋放石油儲備的行為并不多,反則是美國曾多次獨立釋放石油儲備,且僅有的三次的IEA協調進行全球規模釋放石油儲備所達到的效果也是一次比一次差。隆眾原油分析師吳秀俠認為,國際能源署在利用石油儲備確保能源安全的同時,也給全球石油市場帶來不利的因素,石油儲備之于能源安全,可以說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對于本次釋放石油儲備的進程中,美國的政治因素成為其采取行動的主要推手。美聯儲本周三發布的褐皮書稱,今年2月中旬至3月底,美國不同地區繼續呈現緩慢到溫和的經濟增長步伐,但油價上漲被反復提及,已經引發針對消費支出和運輸成本的擔憂,若不采取有效的置降措施,也理所當然將會威脅到奧巴馬的政治生命。近月來,美國的舉動昭然若揭,先是3月份奧巴馬要求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限制能源市場投機;近兩月EIA原油庫存的大增也令人生疑(如下圖)。
隆眾原油分析師吳秀俠認為,雖則,此次石油儲備的釋放提議中,美國僅得到英法兩國的支持票或無法帶動IEA全面釋放儲備降低油價,但面臨大選,美國甚有可能獨自釋放儲備以平抑油價(歷史上,1996年和2000年大選前期,共和黨政府為平抑油價都曾釋放過戰略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