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開始,國內硝基氯苯結束了一輪雙升行情,再演兩極分化走勢。截至4月初,對硝基氯苯國內主流價從6400元(噸價,下同)回落至6000元,鄰硝基氯苯則從7700元上升至8800元,出口級甚至達到9300元以上,差價47%,極端差價甚至達到60%,創下了2011年以來的新高。
究其原因為下游需求冷熱不均、成本高居不下、下游出口受阻等因素所致。
下游需求冷熱不均 自3月份以來,對硝基氯苯下游企業一輪快速的補庫行情后,開始走軟。在硝基氯苯企業逐步提升開工率后,下游對氨基苯酚、對硝基苯胺、對氨基苯甲醚、二氯苯等企業開工率提升速度卻略顯滯后。3月份總體需求未達到預期效果,回暖轉向走軟,銷售價格也回落整理,環比降幅6.7%;而鄰硝基氯苯則因下游鄰硝基苯胺、鄰氨基苯酚、3,3-二氯聯苯胺、鄰二氯苯等產品需求增長、行情向好等利好因素的推動,價格穩步上揚,環比上漲14%以上。由此出現冷熱不均的現象,是本輪兩極分化行情形成的主要原因。
原料成本居高不下 據了解,原料純苯自去年12月份開始經歷了兩個多月的上揚,至今年2月份創下新高后,始終保持高位整理。并且一度出現純苯上揚而對硝基氯苯回落的反差行情,生產企業成本壓力與日俱增,這也是截至目前國內仍有28%的廠家停產待開的原因之一。為了消除原料成本壓力,硝基氯苯企業在鄰硝基氯苯下游形勢看好的背景下,穩步推高鄰硝基氯苯銷售價格,以求達到平均攤銷硝基氯苯綜合成本的目的,形成此降彼升的兩極分化格局。
下游出口受阻影響國內市場 相關企業反饋的信息表明,硝基氯苯下游2,4-二硝基氯苯、對氨基苯甲醚、對氨基苯酚等企業形勢不容樂觀,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今年染料、醫藥中間體等產品出口受阻所致,如染料出口大省浙江今年前兩個月分散染料出口量同比下降12%,硫化染料則出現零出口現象。因此致使生產企業無法達到合理開工率,截至目前大部分2,4-二硝基氯苯企業仍在停產,對氨基苯甲醚、對氨基苯酚等企業也均處于低開工率狀態,對國內市場形成了消極的負面影響。
不過硝基氯苯后市分化有望趨緩。業內人士認為,從目前量價同步萎縮、企業出貨基本順暢、低庫存的現狀來看,近期調整有望接近底部。同時因國際原油價格始終處于高位,國際化工市場均會受到基礎支撐,開始逐步恢復。出口局面一旦打開,基于目前硝基氯苯及相關產品社會庫存已消耗至較低位的現狀,進入5月后有望形成一個內需穩步增長的趨勢,不排除短期內會出現貨源不足的現象。但受對硝基氯苯和鄰硝基氯苯雙方此消彼長的市場規律影響,再度大幅分化行情的動能已經不足,后市分化有望趨緩,達到一個新的差價平衡點。
另據一位多年經銷硝基氯苯的資深人士分析,根據歷年市場走勢規律來看,對硝基氯苯和鄰硝基氯苯市場差價在30%~40%較為合理,也會穩定較長運行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