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國際原油價格連續回調,帶動國內三地原油變化率開始負向運行。專家認為,如果布倫特油價維持在當前水平,在5月份國內成品油價格下調窗口或將開啟。
目前,市場上關于成品油價格下調的預期漸起,再加上柴油需求較弱,國內油品行情受到打壓,價格下行明顯。煉廠煉油利潤進一步受到擠壓,國內煉廠檢修潮或進一步擴大。
國際油價走低聯動三地率負向運行
進入4月以來,國際原油價格開始步入回調階段,前期節節攀升的態勢得到遏制。截至4月18日收盤,布倫特原油價格為117.97美元/桶,已經連續三個交易日維持在120美元/桶以下。WTI油價為102.67美元/桶,連續11個交易日低于105美元/桶。而在此前3月13日,布倫特油價曾達到126.22美元/桶,創出11個月以來的新高。
國際油價的回調也使得掛鉤國際價格的三地原油變化率隨之走低,甚至開始負向運行。
根據能源研究機構東方油氣網監測,截至4月18日,布倫特原油、迪拜原油和辛塔原油評估價平均為118.052美元,三地移動平均值123.002美元,三地原油變化率為-0.812%,仍有進一步下行的趨勢。
另據能源研究機構中宇資訊統計,截至4月18日三地原油變化率為-0.71%。而安迅思息旺能源監測情況則顯示,截至4月18日,三地原油變化率已達到-1.42%。
專家認為,如果國際油價維持低迷走勢,5月份國內可能迎來一次成品油價格下調。
東方油氣網分析師程瑞鋒表示,當前布倫特油價維持在118美元/桶以下,且下行趨勢明顯。雖然現在看來下調預期還不算明顯,如果國際油價維持下行趨勢,在5月上旬下調窗口可能開啟。
按照中宇資訊的測算,中宇資訊分析師王金濤認為,若以目前的國際原油現貨價格推算,約15-20個工作日左右,即在5月中下旬,國內成品油零售價很可能迎來新一輪下調。
而按照安迅思息旺能源的推出,安迅思息旺能源分析師廖凱舜表示,如果布倫特油價保持在118美元/桶附近,三地原油變化率可能在5月初就負向破四。
由于國家有關部門并未明確公布三地原油變化率測算的細則,各家機構測算各有標準。雖然調價窗口何時開啟的具體時間各家測算結果不同,但三地原油變化率持續負向運行的趨勢卻是各家機構一致的判斷。
需求清淡、降價預期聯手打壓市場行情
雖然成品油下調窗口能否開啟仍存在較大變數,但市場上不少賣方已經開始加緊清倉出貨,而買方也放緩了進貨的速度,市場陷入購銷清淡的局面。
廖凱舜表示,目前市場上油品需求較弱,成品油下調的預期形成之后市場行情更加受到沖擊。買方普遍按銷定進,小批量進貨。
除了降價預期引發市場情緒之外,國內成品油需求清淡也讓市場行情備受打壓。按照安迅思息旺能源監測,截至4月18日,國二標準0號柴油全國均價為8799元/噸,與3月23日相比,價格下跌了90元/噸。國三標準的93號汽油全國均價為10168元/噸,與3月23日相比,價格下跌了5元/噸。
據東方油氣網監測,在3月20日成品油調價之前,0號柴油實際批發價格與零售限價之間的價差僅為45元/噸。成品油調價之后,柴油批零價差情況得以改善,截至4月19日,柴油批零價差擴大到458元/噸。
與柴油批發價格走勢相比,汽油價格下跌幅度相對小一些,這主要與需求情況有關。記者調查了解到,今年不少地區柴油需求欠佳,汽油需求卻相對旺盛。尤其在江蘇、浙江等部分沿海地區柴油銷量大幅削減,而汽油銷量卻繼續呈現穩步增長。
程瑞鋒表示,今年一季度華東地區柴油消費一定程度上呈現削減的趨勢,其中江浙部分地區較為明顯,尤其是工業發達的蘇南、浙江東部等地區。江浙地區工業發達,而面臨融資難的問題,尤其是近期頻繁見諸報端的企業主“逃跑”行為,在未來可能會制約區域經濟的穩定增長,對柴油消費是不利的。
中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最新發布的報告認為,雖然華北地區農業用油需求繼續回升,但此前囤油的中間商釋放庫存將掩蓋農業需求的增長。長線看,國內柴油需求仍受到經濟增長放緩,特別是基建減少,將顯著抑制柴油需求增長。
在汽油需求方面,雖然汽油需求將受到油價上漲的抑制,但中石油中石化兩大石油公司嚴格限制外采,主營單位的汽油價格仍將居高不下。
煉油虧損或加劇煉廠檢修潮
油品銷售清淡,產品價格下行,煉油企業的利潤無疑將受到擠壓。4月份大慶原油結算價格環比大幅上升也使得煉廠煉油成本驟增。
據了解,國內原油結算價參照上一月國際價格進行結算。3月份國際原油價格環比大幅上漲,也帶動國內原油結算價水漲船高。
由于4月中石化勝利油田原油結算價掛靠基準原油從杜里改為迪拜,故雖然3月份迪拜原油整體價格上行,但基于其3月整體均價低于杜里原油價格6美元左右的幅度,故4月勝利原油結算價略有下行。2012年4月勝利原油結算價(含稅)下跌24元/噸,至5968元/噸,跌幅為0.4%,但4月大慶原油結算價環比漲幅超過400元/噸,加工大慶原油的煉油企業成本驟增。
中宇資訊測算,截至4月18日,廣東地煉理論煉油虧損為322元/噸。山東地煉加工中硫180CST燃料油(俄羅斯M100)理論虧損為418元/噸,同比虧損加深97元/噸。
眼下,中石化和中石油等主營煉廠正處在檢修旺季,尤其中石油4月份原油加工量受影響明顯。
據了解,4月份中石化旗下煉廠原油計劃加工量合計在1772萬噸,日加工負荷量小幅增加59萬噸,環比上漲1%。中石化旗下鎮海煉化、高橋石化、荊門石化的部分裝置均在4月中下旬結束檢修,同時上海石化已在3月底結束檢修。
4月中石油旗下煉廠原油計劃加工總量約1102萬噸,日加工負荷回落至37萬噸左右,環比回落8%。中石油旗下大連石化、大連西太、大慶石化、慶陽石化、錦州石化4月均在檢修,因此,4月中石油原油日均加工負荷大幅走低。
進入5月之后,中石化金陵石化800萬噸/年的常減壓裝置將進入檢修,同時鎮海煉化、金陵石化的300萬噸/年常減壓裝置及湛江東興全廠檢修將延續至5月中旬左右結束。預計5月中石化日加工負荷或環比下跌。
中石油克拉瑪依石化及吉林石化5月將進入檢修,同時大慶石化、錦州石化及慶陽石化還在檢修,預計5月中石油煉廠的日加工負荷環比將基本持平。
如果煉油利潤持續下滑,或將打擊煉廠生產的積極性。不少地方煉廠或選擇停工檢修以避免煉油虧損。市場人士擔心,在主營單位密集檢修的背景下,如果地煉也停工檢修,市場供應可能受到影響。
對此,中石油規劃總院一位專家表示,今年油品需求比往年要弱,油品庫存相對較高,從整體來看,二季度出現大規模“油荒”的可能性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