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記者從北京大學世界新能源戰略研究中心及山西省社會科學院了解到,經過多年來的不懈努力,山西省甲醇燃料和甲醇新能源汽車的研發、試驗示范工作取得顯著成果,目前該省甲醇燃料已初步實現產業化,全國范圍內甲醇燃料推廣也取得重大進展。
據北京大學世界新能源戰略研究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2011年,山西省銷售M15甲醇汽油47萬噸,M85~M100甲醇燃料6.4萬噸,改造在用車(主要是M100出租車)6.94萬輛,甲醇燃料和甲醇汽車年銷售收入60億元,已初步實現產業化,當年為國家節約汽油80萬噸,消耗甲醇120萬噸,目前全省已改造M15加油站1000多座,M85~M100加注站63座。
從全國來看,2011年,全國甲醇生產能力達5000多萬噸,實際產量為2662萬噸。除山西省外,上海、陜西、河北、河南、江蘇、浙江、貴州等25個省份也在推廣M15、M30、M50等甲醇汽油,使用總量達600多萬噸,為國家節約汽油280萬噸。
“甲醇燃料和甲醇新能源汽車在我國的發展勢頭很好,可謂‘燎原之勢’,隨著推廣范圍的進一步擴大,我國石油資源嚴重短缺的狀況將得到緩解。”山西省原副省長彭致圭說。
山西省長治市第一汽車運輸公司是國家交通行業首批節能示范項目企業,從1998年就開始關注甲醇燃料汽車的發展,曾研制出國內第一臺適用于甲醇燃料的發動機。該公司總經理晉喜云向記者介紹說,“運營實踐證明,投入使用的電噴甲醇(M100)汽車能適應各種道路狀況,動力性與同類型汽油機相比較功率增大10千瓦,爬坡動力增加,加速性能提高,車輛除正常保修外沒有因為甲醇燃料方面出現較大的機械故障。數據統計結果表明,單車最高行駛里程約51萬千米,甲醇比汽油百千米節約費用117.2元,甲醇與汽油經濟性對比優勢明顯。”據了解,該公司去年10月投資600萬元購買了20輛M100甲醇客車,目前涉醇部件、發動機性能良好,車輛技術狀況正常。
據彭致圭介紹,山西省規劃到2015年,M30、M50甲醇汽油銷售量將發展到300萬噸,在用車改造達20萬輛,新增甲醇載重汽車5萬輛,發展甲醇靈活燃料轎車10萬輛,年銷售額350億元,年節約汽油220萬噸,節約柴油150萬噸,并消耗燃料甲醇500萬噸,焦煤煤氣、劣質煤制甲醇發展到1100萬噸,將完全實現產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