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生意比不了前幾年,因為賣農藥的人實在太多了!”來自基層的經銷商王女士發出了這樣的感嘆。在她看來,這一行每年都有新人加入,是因為這一行“有利潤、門檻低”。參展的農藥生產企業也有很多是新面孔。王女士說,會上會有不少新企業,可是并沒有什么看上眼的新產品,基本上與原來經營的產品比較類似。有業內人士透露,不少新冒出來的制劑、分裝企業,其實都是從原來的舊企業中分化出來,“企業是新的,人還是‘老人’,做的也基本上還是那些產品?!?
一位來自湖南的大經銷商向記者透露,在植保會上,你不能簡單認為誰的展位大、好,企業的產品就一定強,很多小企業專門跑會議,依靠會議推銷產品。一些有實力的大企業相反會保持低調。
有關專家介紹,從我國農藥登記相關數據可以看出,農藥制劑產品數量很多,但趨同比較嚴重。雖然有效成分也就是各200多個,但殺蟲劑、除草劑、殺菌劑制劑登記數量分別超過了13000個、5000個、6000個。在農藥生產企業中,特別是小企業,各種不規范的行為仍然廣泛存在;而“農藥經營新手”的大量增加,在為農藥流通業帶來競爭的同時,客觀上也拉低了這個群體的科技服務水準。
省植保站相關專家認為,實現農藥行業可持續發展,解決植保事業中存在的隱憂,長遠看需要政府部門高度重視加大支持投入,植保業務部門加強監測、及時預報,農藥企業早做準備推出對路品種,農民提高科學用藥水平及時防治。而近期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通過培訓提高農民科學用藥水平,研制高科技含量和高技術水平的機械化施藥器械,并加緊推廣用以取代5種高毒農藥的綠色環保農藥、生物農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