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經動亂后,阿富汗的政治雷區仍未徹底掃除,而拿下當地十年來首個招標開發的油田區塊后,中石油卻又不得不面臨新的難題。
6月12日,據路透社報道,阿富汗政府周一稱,忠于阿富汗陸軍參謀長杜斯塔姆的民兵組織正對中石油在阿富汗的石油勘探活動進行干擾。
路透社援引兩名阿富汗官員的話稱,杜斯塔姆的支持者要求對中石油的作業項目進行收益分成,“杜斯塔姆將軍麾下的武裝人員恐嚇當地的中國工程師,還為勘探石油區塊設置障礙,”卡爾扎伊的一位高級助理說。
與此同時,上述助理還稱,在上周由卡爾扎伊主持的內閣會議中,阿富汗礦業部長曾對杜斯塔姆的干擾提出了抱怨。目前雖然杜斯塔姆名義上擔任阿富汗陸軍參謀長一職,但此前,其為阿富汗的頭號軍閥。
來自阿富汗礦業部官員的消息還透露,卡爾扎伊上周訪華期間,中石油高層也提出了對其阿富汗項目遭到當地勢力干擾的關切。
中石油新聞辦負責人李占彬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則表示對阿富汗項目是否遭擾并不知情,此外,中石油國際事務部負責人柳衛江也未能向記者提供更多詳情。
但一名活躍在國際石油貿易市場的高級顧問則對本報記者透露,中石油阿富汗項目目前只是處于籌備收尾階段,中石油正往當地輸送部分勘探設備,作業人員也已分批抵達,“對項目的整體進度影響應該不是很大。”
“阿富汗背后隱藏的政治危機還是值得中國公司警惕,這些風險主要來自于阿富汗內部的割據勢力對決。”上述人士說。
高昂代價背后
中石油挺近阿富汗的布局背后,并非僅僅局限于對當下所得油田區塊的資源渴求,而為拿下位于阿富汗北部阿姆河盆地附近的三處油田,中石油付出的代價也無人能及。
2011年3月,阿富汗將位于阿姆河盆地周遭的Kashkari、Bazarkhami和Zamarudsay三個區塊對外招標,這也是阿富汗戰爭后十年來的首次招標。
記者了解到,中石油在介入阿姆河盆地項目后遂對油田地質、儲量進行了實地調查,由于多年前便處于停產狀態,該油田的油氣開采額度也較低,這也意味著其未來的開采前景較為可觀。
2011年12月28日,中石油與阿富汗政府簽署了協議,協議規定,中石油將與阿富汗瓦坦集團成立合資公司,聯合對阿姆河盆地項目進行開采。
而對于項目的產品分成,雙方約定阿富汗將獲得油田效益的70%,中石油占30%。此外,中石油還將向阿富汗政府支付15%的開采稅,及利潤的30%作為企業所得稅,并承諾在當地斥資近4億美元修建一座煉油廠,這些條件也均超過了其他三家競爭者。
“中石油開出的價碼是最高的,尤其是在稅收方面。”上述顧問人士說。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中石油中標的阿姆河盆地油田尚未大規模開發,且來自阿富汗政府礦業部門的資料則顯示,其儲量僅有8700萬桶,“油田規模也并不算大”,但對于極力擴寬上游資源版圖及渠道的中石油而言,這片能與土庫曼斯坦實現管道對接的油田則還有著更為長遠的意義。
“中石油一直想修建一條通過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與中國和土庫曼斯坦連接的天然氣管道,阿姆河盆地具備這樣的地理條件。”中石油內部人士說。
記者多次致電中石油相關負責人對此進行求證,雖然中石油方面并未正面進行回應,但知情人士則透露,打通中亞天然氣管道以及西氣東輸二線管道的整體規劃中,阿富汗北部的阿姆河地區已然被納入了上游氣源的供應版圖中。
“上周阿富汗總統卡爾扎伊訪問中國時,這條管道是雙方討論的議題之一,事實上,這也符合阿富汗試圖削減對美國的依賴,尋求多元化的訴求。”知情者說。
押注阿富汗
世界排名前20名的跨國石油巨頭幾乎已經控制了全球已探明優質石油儲量的80%左右,資源搶奪大戰中,起步較晚的中國石油公司則不得不劍走偏鋒押注新的風險目標,阿富汗無疑極具代表性。
“中石油開出高于其他公司的報價并非沒有理由,最直接的意圖則是通過阿姆河盆地項目進一步滲透阿富汗,尋求更大空間的合作。”知情者說。
本報記者了解到,前蘇聯專家在阿富汗探明的礦藏儲量中,阿富汗至少擁有62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以及約5億噸煤炭和1500萬噸石油。此外,阿富汗還擁有大量的銅、鉻、鐵和稀有金屬儲量。
中石油高價拿下阿姆河盆地項目之前,在圍繞阿富汗艾娜克特超大型銅礦的爭奪中,競爭者俄羅斯基礎元素公司最終被擊敗,而勝出者則是由中國冶金科工集團公司和江西銅業公司組成的投資聯合體。
而作為對上游資源極度渴求的中石油而言,阿富汗尚未發現的油氣田則無疑是其重碼押注的關鍵目標。
來自美國地質調查局2006年的報告中顯示,阿富汗尚未探明的石油儲量約16億桶、天然氣16萬億立方米。“而最為關鍵的是,這些未探明的油氣資源很有可能就集中在阿姆河盆地附近。”
但對于久陷動亂的阿富汗而言,中石油由此面臨的政治風險仍然不可小覷。國際能源問題專家王海運少將說,2014年美軍撤離后,阿富汗的未來前景或是塔利班東山再起,或陷入內戰,戰事不斷,“如何保障投資、人員生命和生產安全,中石油必須審慎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