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分析報告顯示,11月份國際原油價格繼續上漲,推動國內成品油、天然氣以及工業用電價格均有不同幅度的上調,企業生產成本進一步增加;高油價向下游產業鏈傳導能力在減弱,企業市場壓力增大。但市場價格總體平穩,供需基本平衡:
(一)國際原油成品油價格繼續大幅上漲
自今年9月份以來,國際原油價格出現暴漲。11月WTI市場平均價格93.97美元/桶,同比增長60.36%,比10月份平均價格上漲10美元。北海布倫特輕質原油的11月平均價格也達到了90.79美元/桶,同比增長了56.2%,也比10月份價格上漲了約10美元。成品油價格也隨之出現大幅上漲。11月,國際市場95#無鉛汽油平均價格為97.8美元/桶,柴油106.97美元/桶,同比分別上漲了57.49%和51.22%,較10月份均上漲了11美元。原油和成品油價格上漲增幅之大,上漲之迅速為近年少見。
對于未來油價走勢,國內專家大多看漲,并預測2008年油價可能在75~90美元/桶。
?。ǘ﹥纱蠊静扇∮辛Υ胧?,力保成品油市場穩定
為了保障成品油市場供應,兩大公司多次召開緊急會議,加強部署,調整運力,采取了有力的措施:
一是千方百計增產。據悉,目前兩大公司均已滿負荷生產,中石油計劃四季度加工原油3225萬噸,同比增長7.01%;中石化預計四季度完成原油加工量4234萬噸,比原計劃多了34萬噸。
二是增加成品油進口,壓縮出口。10月份中石油緊急安排進口柴油10萬噸;同時出口汽油17萬噸,同比減少9萬噸。11月份中石化進口成品油32.4萬噸,其中柴油29.4萬噸;12月已落實柴油進口42.3萬噸。
三是大力挖潛。中石油10月和11月挖掘庫存成品油近50萬噸。中石化11月份挖掘庫存成品油20萬噸,挖掘管線中滯留柴油5萬噸,并要求煉油企業12月再次挖庫20萬噸。
四是調整產品結構。中石化采取了暫停或降低部分乙烯生產,壓減化工輕油產量,努力增加柴油等措施,增產柴油22萬噸。中石油也調整了產品比例,增加了柴油生產。
目前,南方部分地區成品油緊張局面大為緩解。兩大公司在關鍵時刻展示了國有大企業的風范。
(三)有機化工產品品種價格大面積下降
11月份,有機化工產品價格盤整下行。在重點跟蹤的174種化工產品中,價格下降的有54種,其中有機化工產品35種,占下降產品總數的64.8%,占重點跟蹤的72種有機化工產品的48.6%,較上月下降數又增加了2種。有機化工產品品種價格大面積下降,表明高油價向下傳導的能力在弱化,企業利潤在縮減,產品結構將出現調整,市場競爭將進一步加劇。
(四)部分基礎化工原材料供應緊張,價格漲勢逼人
市場監測顯示,11月份,硫酸價格達到了656元∕噸,同比上漲64%;硫磺價格更是失控,創下2610元∕噸的歷史天價,同比大漲100.8%;乙二醇價格也屢創新高,11月份達到了14300元∕噸,同比也大漲了63.7%。主要基礎化工原料價格的大幅上漲,折射出我國宏觀經濟增長的強勁勢頭。
(五)化肥價格普漲,尿素強勁反彈
11月份,國內化肥產品價格全線上漲。其中尿素價格強勢反彈成為一大看點。自8月份以來,尿素價格一改年中弱勢,強勁上攻,11月均價至1810元/噸,同比增長3.1%,較8月上漲45元∕噸,漲勢為近年少見。分析認為,尿素價格反彈的主要有下列原因:首先,國際尿素市場資源銳減,需求強勁,對我國尿素出口形成強大的拉動效應;其次,進入10月份,尿素出口稅率由30%下降到15%,出口利潤空間增加,企業出口積極性提高;第三,生產成本大幅提高,煤炭、天然氣以及成品油價格均提升,支撐了尿素價格持續上漲。價格監測顯示,11月增幅最大的是硝酸銨,均價達到2200元/噸,同比增長37.9%。磷酸一銨以及磷酸二銨價格均繼續增長,分別同比增長3.4%和8.3%。國產氯化鉀價格2030元/噸,同比增長3.0%,進口氯化鉀價格2245元/噸,同比增長4.4%。
(一)國際原油成品油價格繼續大幅上漲
自今年9月份以來,國際原油價格出現暴漲。11月WTI市場平均價格93.97美元/桶,同比增長60.36%,比10月份平均價格上漲10美元。北海布倫特輕質原油的11月平均價格也達到了90.79美元/桶,同比增長了56.2%,也比10月份價格上漲了約10美元。成品油價格也隨之出現大幅上漲。11月,國際市場95#無鉛汽油平均價格為97.8美元/桶,柴油106.97美元/桶,同比分別上漲了57.49%和51.22%,較10月份均上漲了11美元。原油和成品油價格上漲增幅之大,上漲之迅速為近年少見。
對于未來油價走勢,國內專家大多看漲,并預測2008年油價可能在75~90美元/桶。
?。ǘ﹥纱蠊静扇∮辛Υ胧?,力保成品油市場穩定
為了保障成品油市場供應,兩大公司多次召開緊急會議,加強部署,調整運力,采取了有力的措施:
一是千方百計增產。據悉,目前兩大公司均已滿負荷生產,中石油計劃四季度加工原油3225萬噸,同比增長7.01%;中石化預計四季度完成原油加工量4234萬噸,比原計劃多了34萬噸。
二是增加成品油進口,壓縮出口。10月份中石油緊急安排進口柴油10萬噸;同時出口汽油17萬噸,同比減少9萬噸。11月份中石化進口成品油32.4萬噸,其中柴油29.4萬噸;12月已落實柴油進口42.3萬噸。
三是大力挖潛。中石油10月和11月挖掘庫存成品油近50萬噸。中石化11月份挖掘庫存成品油20萬噸,挖掘管線中滯留柴油5萬噸,并要求煉油企業12月再次挖庫20萬噸。
四是調整產品結構。中石化采取了暫停或降低部分乙烯生產,壓減化工輕油產量,努力增加柴油等措施,增產柴油22萬噸。中石油也調整了產品比例,增加了柴油生產。
目前,南方部分地區成品油緊張局面大為緩解。兩大公司在關鍵時刻展示了國有大企業的風范。
(三)有機化工產品品種價格大面積下降
11月份,有機化工產品價格盤整下行。在重點跟蹤的174種化工產品中,價格下降的有54種,其中有機化工產品35種,占下降產品總數的64.8%,占重點跟蹤的72種有機化工產品的48.6%,較上月下降數又增加了2種。有機化工產品品種價格大面積下降,表明高油價向下傳導的能力在弱化,企業利潤在縮減,產品結構將出現調整,市場競爭將進一步加劇。
(四)部分基礎化工原材料供應緊張,價格漲勢逼人
市場監測顯示,11月份,硫酸價格達到了656元∕噸,同比上漲64%;硫磺價格更是失控,創下2610元∕噸的歷史天價,同比大漲100.8%;乙二醇價格也屢創新高,11月份達到了14300元∕噸,同比也大漲了63.7%。主要基礎化工原料價格的大幅上漲,折射出我國宏觀經濟增長的強勁勢頭。
(五)化肥價格普漲,尿素強勁反彈
11月份,國內化肥產品價格全線上漲。其中尿素價格強勢反彈成為一大看點。自8月份以來,尿素價格一改年中弱勢,強勁上攻,11月均價至1810元/噸,同比增長3.1%,較8月上漲45元∕噸,漲勢為近年少見。分析認為,尿素價格反彈的主要有下列原因:首先,國際尿素市場資源銳減,需求強勁,對我國尿素出口形成強大的拉動效應;其次,進入10月份,尿素出口稅率由30%下降到15%,出口利潤空間增加,企業出口積極性提高;第三,生產成本大幅提高,煤炭、天然氣以及成品油價格均提升,支撐了尿素價格持續上漲。價格監測顯示,11月增幅最大的是硝酸銨,均價達到2200元/噸,同比增長37.9%。磷酸一銨以及磷酸二銨價格均繼續增長,分別同比增長3.4%和8.3%。國產氯化鉀價格2030元/噸,同比增長3.0%,進口氯化鉀價格2245元/噸,同比增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