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山東農業大學與山東金正大集團共同完成的《新型作物控釋肥研制及產業化開發應用》項目通過控了山東省科技廳組織的鑒定委員會專家組鑒定。此次鑒定委員會是由中國科學院、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部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清華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山東省農科院省等13個單位的權威行業專家組成。同時,該項目得到了中科院院士朱兆良的高度關注,實地考察了山東金正大集團控釋肥產業化現場,并作為鑒定委員會主任主持鑒定會。
鑒定委員會鑒定專家認真聽取了項目組的工作總結及技術報告,審查了有關資料,并對相關問題進行了深入細致的分析、研究、評議及全面質詢,一致認為該項目立題正確,意義重大,技術路線合理可行,實驗手段先進,研究內容系統全面,資料齊全、數據可靠,創新性強,技術和結果具有重大的理論與實際應用價值。總體上在同類研究中居國際先進水平,在回收廢舊熱塑性樹脂、硫加改性樹脂、熱塑與熱固性樹脂多層復合包膜技術等研究方面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建議進一步擴大控釋肥試驗和示范作物的種類及推廣應用范圍,加強控釋肥應用效果的監測和評價,不斷優化控釋肥的配方。
《新型作物控釋肥研制及產業化開發應用》項目,是1996年到2007年山東農業大學和山東金正大集團在國家農業部、發改委、科技部和山東攔科技廳、農業廳連續項目集成支持下完成的,研究歷時12年。該項目針對化肥的利用率低和大量施用給環境帶來的面源污染已成為制約我國可持續發展和生態環境建設的重大問題,吸取國際上先進的控釋肥料理念,著力創新:一是從理論和技術方面著手,進行控釋肥機理研究,研制與開發的控釋肥產品具備自控功能,保障養分釋放與作物需求相一致,提高肥料利用率;二是從經濟的角度考慮,盡可能降低制作成本,自行研制開發的熱塑性樹脂包膜生產線設備,不僅造價只有國外同類設備的不到十分之一,而且生產效率和溶劑回收率高,還可利用回收廢舊樹脂,生產的控釋肥不僅質量好,而且生產成本低,經濟效益高,使之符合我國農業生產需求的實際。
在控釋肥的包膜材料與工藝、養分控釋機理及影響因素、控釋肥農業增產效應及其對環境的影響評價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系統的研究,探明了控釋肥包膜工藝參數和膜性質對養分釋放特性的影響,闡明了控釋肥養分釋放的影響因素及其機理,提出了控釋肥養分配比橫向平衡與釋放時間縱向平衡的理論和控釋摻混(BB)肥的配方,摸清了控釋肥在多種作物上的肥效和利用率,闡述了控釋肥減少氮素揮發和淋失的生態環境效益,提出并創建了作為行業標準的檢測試驗和測定方法。由山東農業大學、山東金正大集團共同起草制訂的控釋肥產品的企業標準《自控緩釋肥》和化工行業標準《緩控釋肥料》,構建了我國控釋肥料生產、標準與評價體系,實現了基礎理論研究與應用物化技術成果轉化的完美結合。
山東金正大集團是率先實現控釋肥的產業化生產和在大田作物上的大面積應用的生產企業。多年來的校企合作,創建了“科研開發-生產制造-試驗示范-技術應用-大面積推廣”的“產、學、研”相結合、科技成果快速轉化的研發新模式。自2005年來以來,金正大公司生產的控釋肥和控釋BB肥已銷售到國內20多個省區,部分產品已經出口到澳大利亞、馬來西亞、韓國、美國等國家和地區。為加快控釋肥產品在國內外的推廣力度,金正大先后委托國內20多個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美國6所大學和美國農業部的3個實驗站,在水稻、玉米、小麥、棉花、花生、煙草、果樹、蔬菜、草坪、花卉等作物上近100種作物上進行了試驗、示范和大面積推廣。僅內國內市場推廣施用面積2237.3萬畝,取得經濟效益479339.2億元,取得了極其顯著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目前,金正大集團控釋肥年生產能力達50萬噸,已成為全球控釋肥品種最多、生產能力最大的控釋肥生產基地。
信息來源:中國化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