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網消息:近5年來國際油價持續大幅攀升,紐約市場原油期貨年均價由2002年的20多美元升至今年的70多美元的平臺,每年以10美元左右的水平不間斷上升,累計漲幅達到175%,持續時間之長、漲幅之高前所未有。今年年初以來,國際油價接連突破80、90美元大關。
目前無論是從名義上還是實際上來看,國際油價均已處于歷史最高水平。近年來國際油價緣何持續攀升?各方爭論異常激烈。
目前超高油價水平顯然已非石油供求基本面所決定,地緣政治風險、投機炒作、歐佩克限產政策、經合組織國家商業石油庫存、天氣冷暖變化以及美元貶值等因素對國際油價走勢具有重大推動作用。但是,與供給中斷導致油價飆升的兩次世界石油危機截然不同,此輪國際油價持續大幅上漲最根本的動力在于需求拉動,離開了供求基本面,一切不確定因素都會黯然失色。
需求拉動型
自2003年以來,全球經濟進入新一輪擴張期,尤其是中國、印度等發展中經濟體強勁增長。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報告,1989年至1998年世界經濟年均增長3.2%,而1999年至2008年世界經濟增速為4.4%,增幅較上一個十年提高了1.2個百分點,特別是最近4年世界經濟增速更是高達5%左右。其中,中國經濟增速自2003年以來均超過10%,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一倍以上;印度經濟增速也保持了7%至10%的高增長。
近年來,強勁的世界經濟增長拉動全球石油需求快速增長,成為國際油價上漲的根本動力。上世紀90年代,全球石油需求量日均增長100萬桶左右,平均增長1.6%,而近幾年來全球石油需求增量提升至每天150萬桶,平均增長2.6%,提高了1個百分點,尤其是2004年石油需求增量達到每天270萬桶。其中,中美成為全球石油需求增長的主要推動因素,兩國石油需求增量占全球增量的一半左右。
供給制約型
與快速增長的石油需求相比而言,近幾年全球石油產能增長非常緩慢。在20世紀80年代后期開始長達十多年的低油價時期,以及石油行業受地緣政治等影響屬于典型高風險行業,致使石油行業投資嚴重不足,不僅原油開采產能不足,而且煉油能力也嚴重不足。
一方面歐佩克產油國主要受政局動蕩、恐怖事件不斷及部分國家石油資源國有化等因素影響,產能增加緩慢。另一方面,非歐佩克產油國產量增長緩慢。俄羅斯等主要產油國一方面不斷加大國家對石油資源的控制權,另一方面不斷加大石油出口稅收,這抑制了石油產量的增長。墨西哥、挪威及英國等國家石油產量呈現明顯減產趨勢。此外,美國墨西哥灣石油生產經常遇到惡劣天氣影響。全球剩余產能一般在每天250萬桶左右,而近幾年逐步降至僅為100萬桶左右。
綜合上述分析,全球原油產量基本可以滿足消費之需,然而國際油價卻節節攀升、屢創歷史新高。因而有人認為,國際金融資本以及不確定因素取代供求關系成為決定國際油價的主要因素。
誠然,石油作為戰略性資源有其特殊性,石油的不可再生性、世界經濟對原油的依賴性以及原油儲量和產量的有限性,使原油價格對影響供求的每個因素都十分敏感。但是,石油并未擺脫作為商品的一般屬性,決定國際油價的基礎依然是供求關系。目前全球石油供求關系處于脆弱平衡狀態,全球剩余產能有限,經合組織國家庫存處于較低水平。如果全球石油大量供過于求,國際資本投機失去了基礎,地緣政治風險等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就會大大減弱。
投機炒作型
在高度發達的現代金融市場體系中,巨額國際游資不斷沖擊市場,具有翻手為云、覆手為雨的力量。
近幾年來,在全球石油供求關系脆弱、地緣政治風險加劇、美元持續貶值及石油峰值論等因素推動下,石油市場成為國際游資博弈的“天堂”。國際投機商的大肆炒作,增強了人們對國際市場原油供給緊張的心理預期,人為抬高了國際油價。
數據表明,石油期貨市場上投機基金持倉量與國際油價之間具有高度的正相關關系。每當基金凈多持倉量增加,國際油價隨之大幅飆升;每當基金減持石油倉位或處于凈空頭時,國際油價必然出現下挫。國際游資的大肆炒作加劇了國際油價的大幅波動。自2006年9月以來,在國際游資的推動下,國際油價先是兩次大幅跳水由77美元的階段性高位大幅下挫至50美元,大跌35%左右,此后又節節反彈,推高至目前的近100美元,強勁反彈近100%。美國紐約商品市場上非商業性原油期貨凈多持倉量(基金投機)一度高達1.27億桶左右,超過正常全球需求量的50%。
美元貶值型
近幾年來,美國面臨著巨額貿易赤字的沉重壓力,美元貶值成為解決貿易赤字的最主要手段之一。
因此,盡管美國政府仍然強調強勢美元政策,但事實上放任美元貶值。數據顯示,經過價格調整的美元指數由2002年底的106下降至目前的80左右,自2003年以來美元對主要貨幣實際貶值幅度在25%左右。其中,美元對歐元實際貶值幅度超過40%,名義貶值幅度更是高達57%左右;美元對加拿大元實際貶值37%左右;美元對英鎊實際貶值28%左右。
目前世界石油市場交易中主要采用美元作為結算貨幣,近年來美元的持續貶值使得石油出口國實際石油收入縮水,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歐佩克等產油國抬高油價。因而從某種角度來說,美元持續貶值推高了國際油價水平。如果剔除美元貶值因素,目前接近100美元的油價水平實際上僅相當于75美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