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供應:上半年供需平緩下半年供求緊張
今年上半年,國內成品油市場資源充裕,整體供需平緩。4月份開始的煉廠檢修使得華北市場汽油供應稍有吃緊,而“五一”長假期間和進入“三夏”用油旺季后,華東、華南地區需求大幅上升,汽油也出現階段性緊張狀況。但隨著6月份“梅雨季節”的到來,市場需求明顯萎縮,加之煉廠相繼恢復開工,汽油供應形勢再度平穩,并持續整個夏季。
8月份,國際油價進入快速上行通道,進銷倒掛幅度逐步加深,嚴重影響了地方煉廠的開工熱情,汽柴油產量增幅出現明顯下降趨勢,市場開始消化庫存,華東、華南地區汽柴油供應在9、10月份接連出現斷檔。中石油和中石化的不少地區經營單位庫存極低,位于歷史最低水平者不在少數,銷售僅以保供自有油站零售為主,少量批發給重點合同用戶;社會油站大多貨源短缺,部分油站無奈暫時歇業。隨著氣溫轉涼,市場對汽油的需求逐漸減少,在原有的供應基礎上,市場汽油供需比例維持在相對平衡的水平;而柴油因農漁業和基建需求增加,短缺越發嚴重,一直低于正常比值下限。
據東方油氣網數據顯示,從9月開始,市場柴油供求關系迅速向失衡方向演變,10月底11月初,柴油供需比值已經滑落至135:100,遠離了160:100的供求均衡下限。供應量指國內生產量、凈進口量和前期庫存的總和,需求量指實際購買量。一般情況下,供需比值在160:100至180:100之間,供求關系基本平衡;供需比值在180:100之上,供求形勢寬松;供需比值低于160:100,供求關系緊張。
從11月開始,兩大集團不斷加大自產和進口力度,并積極向符合條件的地方煉廠提供原油,收購其合格的成品油投放市場。在進口資源增加和產量提高的雙重作用下,從12月開始國內成品油市場供需緊張狀況趨緩。
價格走勢:緊追國際油價11月價格沖高后回落
今年初,汽油實際批發均價延續2006年三季度以來的跌勢,至2月初才止跌企穩,并從3月開始,經過一路的穩中上行之后在年中與汽油批發到位價基本持平。而自2006年底跌破國家規定零售中準價之后,國內柴油實際批發均價從今年1月開始經歷了一個大的低谷。大幅下行之后,行情并未在傳統意義的3月全面啟動,而是經過小幅反彈之后再次下行,直至3月末4月初方止跌回穩,隨后一路“跌跌撞撞”,進入5月份隨著農忙需求的轉旺,行情才逐漸回暖,步入上行軌道。但進入6月中旬,隨著沿海地區休漁以及內陸省份農忙的相繼結束,柴油需求再次轉入淡季,實質性消費需求大幅回落,價格缺乏有力支撐。
然而,從8月份開始,國際油價形成凌厲上攻之勢。在此帶動下,國內汽柴油價格展開真正意義上的反彈行情,在11月1日調價前,汽油基本達到批零一價,而柴油已小幅倒掛了1月有余。11月1日,國家分別上調汽柴油基準價500元/噸,市場汽柴油價格開始“井噴”。截至11月23日,全國柴油平均價在7000元/噸,個別市場的實際成交價格已高達8000元/噸,汽油價格小幅倒掛,而柴油價格已深幅倒掛854元/噸。
11月底,由于市場資源得到補充,汽柴油價格開始出現下滑,柴油降幅明顯,到12月底,汽油實際批發價已經滑落至國家規定零售到位價之下,柴油倒掛幅度也縮減至350元/噸。據東方油氣網數據顯示,截至12月24日,國內汽油價格指數較11月23日的高點下跌39點至2994;柴油價格指數大幅下跌1336點至4643。
從價格先行區來看,華南市場12月28日柴油主流價格在5745-6950元/噸,比11月23日高位時下跌300-1045元/噸;華東市場12月28日汽油主流價格6146-6500元/噸,比11月23日的高位下跌370-854元/噸,柴油主流價格6300-6800元/噸,比11月23日高位時下跌290-790元/噸。
后市前瞻:供需矛盾逐步緩解春節前可望恢復平衡
為緩解國內成品油市場供應緊張的矛盾,中石油和中石化在11和12月加大了汽柴油生產和進口,發展改革委還于11月末組織兩大集團與東三省、山東、陜西、四川等地的地方煉廠開展合作,向符合條件的地方煉廠提供原油,收購其合格的成品油,以大幅提高國內汽柴油產量。在進口資源增加和產量提高的雙重作用下,從12月開始國內成品油市場供需緊張狀況已逐步趨緩,預計到春節前市場供求關系將達到平衡。
首先,市場柴油資源得到有效補充,供大于求局面呈現。東方油氣網數椐顯示,12月,中石化、中石油和山東地煉的柴油產量比11月份增加100余萬噸;在進口方面,兩大集團的柴油進口量也將達到80萬噸,比11月份增加45萬噸;在消費量方面,受國際油價大幅下跌的作用,國內的市場預期正在發生改變,市場參與者將重新定位與市場看跌預期相適應的操作行為。國內消費量中因預期看漲的“高油價預期泡沫”(指因看漲未來,以囤積資源為目的的購買行為)將被大幅擠出,估計有70萬噸的消費來自這種預期產生的“泡沫”。
由此,12月份的柴油消費將可能下調到1010萬噸的無“高油價預期泡沫”的正常消費水平上。以當前133:100的供求比值測算,當期的柴油供應缺口大約在300萬噸左右,由于供應量進一步提升,及消費量下降,在12月底時,供求關系將可能從當前的嚴重失衡局面,一舉調整到供求比值為164:100的相對均衡狀態;供應缺口也會從當前300萬噸的規模中縮小殆盡,并呈現出大約40萬噸的供應盈余。此外,中石油在下個月將繼續安排進口30萬噸柴油,國內市場的成品油供應至少將獲得70萬噸資源補充,由此預計,春節期間的柴油供應將基本可保無虞。
其次,汽油消費即將進入淡季,市場資源充足。與長期供求失衡的柴油市場不同,汽油市場供求失衡僅出現在近幾個月,并且僅處在失衡臨界的狀態中,因此容易通過調整供求關系中的有關因素而得到恢復。11月國內汽油市場供應量與消費量之間呈現著186:100的比值,供應缺口有37萬噸左右,與汽油供需均衡下限值190:100的標準相差并不大。
12月份,中石化、中石油和山東地煉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原油加工量,國內可能增產汽油24萬噸。同時,由于擠掉因國際油價高企形成的“高油價預期泡沫”后,汽油的消費量將小幅下調至之前458萬噸的正常水平,預計12月底,汽油的供求比值將可能達到186:100的趨近均衡的狀態。隨著明年1-2月份季節性消費淡季的來到,汽油供求比值將很容易突破190:100的均衡下限,使汽油供求關系進入資源相對充裕的時期。
綜上,得益于國內增產和進口資源的集中投放,從12月開始我國成品油供應量已經超過消費量。隨著冬季的逐漸深入,市場需求將逐漸減少,我國成品油市場供不應求的局面可望在春節前得到徹底緩解,市場開始平穩運行。
信息來源: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