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03月01日訊
“陜西石油化工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尤其是發展循環經濟的先進理念與做法,令人振奮。”這是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勇武上周在榆林考察期間,對陜西能源化工企業的評價。“十一五”以來,陜西石油化工企業根據陜西省委省政府“大集團引領、大項目支撐、集群化推進、園區化承載”的發展思路,以科技創新為抓手,圍繞發展循環經濟這個核心,投資布局一批能源化工項目,探索出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新模式,備受業界關注與好評。
陜西延長石油集團根據陜北地區煤氣油鹽富集于一地的特點,創造性地提出油氣煤綜合利用的理念,并于2008年8月,在榆林靖邊工業園區,開工建設世界首個煤氣油綜合利用示范項目。該項目以煤、天然氣以及渣油裂解中的干氣作原料生產甲醇,打破了傳統煤化工、天然氣化工和石油化工的單一模式,實現了多種資源的優勢互補,有效彌補了煤制甲醇中“碳多氫少”和天然氣、煉油干氣制甲醇“氫多碳少”的不足,極大地提高了甲醇合成轉化率和資源利用率。在不增加原料消耗的情況下,甲醇產量可增加8.3%~15%,噸甲醇綜合能耗比國內先進煤制甲醇低23.8%。以靖邊園區一期年產180萬噸甲醇、150萬噸DCC(渣油催化裂解)、60萬噸MTO(甲醇制烯烴)、60萬噸聚丙烯、60萬噸聚乙烯等項目為例,年節約標準煤103萬噸,節水1000余萬立方米,減排二氧化碳435萬噸。
2009年6月,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到陜西考察期間,在聽取了延長石油集團董事長沈浩有關靖邊煤氣油綜合利用項目專題匯報后表示,這一設想打破了傳統能源化工產業單一的發展模式,有利于不同資源和不同工藝的優勢互補,有利于節能減排。
記者了解到,繼靖邊項目后,延長石油集團還于2011年10月,在延安富縣啟動了另一個總投資240億元的煤氣油綜合利用項目。該項目除生產基礎化工產品外,還增加了乙丙橡膠等高附加值產品,項目的節能減排效果與經濟效益更加顯著。
陜西煤業化工集團則在煤炭分質高效清潔利用方面取得碩果。2010年4月,陜煤化集團神木天元化工有限公司135萬噸/年煤中溫干餾、50萬噸/年中溫煤焦油輕質化項目成功投產并生產出1#、2#優質清潔燃料油和液化氣產品,實現了煤炭的分質利用和煤焦油、荒煤氣的資源化高效利用,被業界譽為“陜煤—榆林版煤制油”。
有關專家現場考察天元公司后認為:陜煤—榆林版煤制油技術使用了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延遲焦化技術,提高了裝置運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產品品質。同時,對熱值低、難以回收利用的荒煤氣進行提純,生產出焦油加氫裂解所需的寶貴氫氣原料,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能源與資源,使煤的熱能利用率提高到80%以上,比煤燃燒發電高出1倍多。
天元公司董事長毛世強介紹,在建設50萬噸/年煤焦油輕質化項目的同時,公司還斥資800萬元配套建設了廢水霧化焚燒處理設施和氨、硫回收裝置,生產氨水、硫黃等副產品,確保了“三廢”零排放。從該裝置近兩年的運行結果看,與煤直接或間接制油項目相比,“陜煤—榆林版煤制油”項目投資僅相當于前者的1/5,能耗及水耗僅相當于前者的1/4。該項目已被陜西省發改委確定為循環經濟示范項目。
陜煤化集團神木煤化工產業公司通過對當地蘭炭企業整合與改造升級,實現跨行業多聯產和技術集成創新,建設煤—蘭炭—煤氣(煤矸石)發電—電石—熱力—煤焦油加工一體化特色產業鏈,實現了煤電化一體綠色發展,為煤炭清潔利用探索了新路徑。
針對榆林地區水資源短缺的特點,2006年,兗州煤業榆林能化有限公司在建設60萬噸/年煤制甲醇項目時,在陜西省率先采用空冷技術,并配套建設了廢水處理與中水回用以及50兆瓦廢氣、余熱、余壓利用發電項目,從而大幅降低了裝置綜合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據兗礦集團副總經理張鳴林介紹,其榆林項目噸甲醇水耗僅11.52噸,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另外,陜煤化集團北元化工公司、華電榆林天然氣化工有限公司、延長石油集團榆林煉油廠等能源化工企業,均實施了對“三廢”的高效處理與最大化利用。榆林煉油廠還成為陜西省首個建成油氣回收裝置的煉化企業。2011年,該廠投運的2×10兆瓦干氣發電機組,每年資源化利用煉油干氣2.58萬噸,新增發電量1.76億千瓦時,節能7.04萬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碳18.4萬噸,減排二氧化硫1860噸。
“陜西企業的成功做法,探索出能源化工產業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只要沿著這條路子走下去,包括陜西在內的西部能源化工產業的前景會十分光明。”李勇武對陜西能源化工產業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給予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