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03月05日訊
一、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目標
按照國家明確提出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結合本區實際情況,到2015年,內蒙古自治區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穩步發展、重點推進的產業格局,對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的推動作用明顯增強,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力爭達到8%左右。到2020年,全區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力爭達到15%左右。將新材料(包括稀土功能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節能環保、煤清潔高效利用產業培育成為全區經濟發展中的支柱產業;將新能源、生物、新能源汽車培育成為先導產業。產業結構顯著調整,產業技術達到國內先進水平,部分產業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新興產業創新能力大幅度提升。在高端裝備制造、生物技術、新材料、新能源和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企業帶動、吸納就業能力大幅度提高。形成一大批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強的高新技術企業集群。
二、各領域優先發展方向和發展重點
1.新能源
風能方面,一是大型風力發電機整機制造工程:重點研發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1-5MW級大型風力發電系統,并實現產業化。二是大型風力發電機關鍵零部件制造工程:加速我國大型風力發電裝備制造業的國產化,加快發展風機整機配件,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積極開展控制系統、智能化設備(ED)、智能化變電站等相關產品開發;發展高速齒輪箱、發電機、葉片、塔筒、主軸、逆變器及控制裝置等,建設一批發電機、控制系統、葉片等關鍵部件示范工程;加快大型風電設備生產基地建設,提高零部件本地配套率。三是戶用小型風機優化升級產業化工程:優化升級分布式和離網型戶用小型風機系列產品;建設生活、生產示范基地等。四是大型風電場建設示范工程:加快大型風電場的布局和建設,并優化現有風電場的示范基地。
太陽能方面,一是太陽能熱發電示范工程:建設2.2MW沙漠太陽能熱風試驗示范發電站;建立太陽能熱發電試驗示范電站。二是太陽能光伏發電示范工程:建立光伏并網示范電站;建設5MW以上光伏電站示范工程;建設一座擁有2G瓦(2000兆瓦)發電能力的太陽能光伏發電廠,加快我區光伏產業基地建設。三是太陽能光伏組件制造示范工程:加快優質太陽能單晶硅、多晶硅、非晶硅材料及光伏組件生產基地建設。四是太陽能電池制造示范工程:加快太陽能單晶硅、多晶硅、非晶硅電池制造示范基地建設,開展銅銦鎵硒等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線建設。五是建筑利用太陽能示范工程:開展國家金太陽示范工程,加快太陽能集熱器、風光互補照明等工程的實施。
生物質能方面,一是生物質原料種養殖示范工程:建設非糧油料作物和高油微藻、油脂原料等生物質原料產業化基地。建成330畝的微藻養殖示范基地及能源植物種苗基地,在包頭市、呼和浩特市、鄂爾多斯市和赤峰市等周邊地區推廣建立100多萬畝的原料基地。二是生物質燃料產業化示范工程:生物質柴油及生物質燃料乙醇等液體燃料產業示范基地;單原料工業示范生物煉廠生產規模達到萬噸級以上;優勢原料集成工業示范生物煉廠生產規模達到五十萬噸級以上;地區特色原料綜合產業化生物煉廠生產規模達到十萬噸以上。三是生物質發電示范工程:大力支持發展生物質發電產業,積極開展以沙生灌木林等燃值高的速生能源植物為原料及農林廢棄物直燃和氣化發電示范工程。四是生物質沼氣利用技術工程:繼續加大沼氣技術、城市垃圾綜合處理等技術推廣。
核能燃料方面,一是核燃料提取、分離工程:建立鈾礦開采提取和釷提取分離及天然鈾化工轉化生產線、AP1000壓水堆核電燃料元件、高溫氣冷堆核電燃料元件等生產基地,進一步擴大AFA3G壓水堆核電燃料元件生產規模。預計到“十二五”內蒙古包頭市的重水堆、壓水堆和高溫氣冷堆燃料元件生產線可達到1200噸鈾/年的生產能力。在“十二五”期間有望實現燃料元件的研制和輻照考驗,推動首座釷基燃料重水堆核電站的建設。二是核電燃料元件制造工程:建立國內先進的核電燃料元件制造用包殼、端塞、格架和管座等結構件制造加工生產基地。建成年生產規模為30萬個高溫氣冷堆球型燃料元件的生產廠。
2.新材料
稀土新材料方面,一是稀土功能材料重點項目:提高稀土永磁材料、儲氫材料、拋光材料、發光材料產品性能、質量;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功能材料——白光LED用熒光粉、釹鐵硼輻射多極磁環、磁致伸縮材料、稀土鎂中間合金、熱障涂層靶材、稀土磁制冷材料、稀土催化劑、塑料稀土助劑、生物應用稀土產品等。其中,稀土磁制冷材料產能100噸/年。塑料稀土助劑產能達到2.5萬噸/年;熱障涂層靶材100噸/年;稀土鎂中間合金1000噸/年;釹鐵硼輻射多極磁環1000件/年;白光LED用熒光粉100噸/年;磁致伸縮材料100噸/年。二是稀土功能材料終端應用產品:不斷提高稀土永磁電機、鎳氫動力電池技術性能和性價比,加快電動汽車用、風力發電機用、石油抽油裝置永磁電機產業化進程。實現年產稀土永磁變速恒壓風力發電機1000臺(套)、稀土永磁電動汽車電機500臺(套)、直驅式油田抽油機1000臺(套)。開發磁感應強度0.3T以上的稀土永磁核磁共振影像系統,生產能力達到1000臺(套)。
無機新材料方面,一是特色新材料產業示范工程:發展污水處理劑、生物添加劑、分子陶瓷導線、醫藥載體等產品;開發新型節能保溫材料。二是非金屬功能復合材料產業示范工程:大力發展高性能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功能陶瓷材料、先進樹脂基復合材料、功能涂層材料、光纖預制棒、光纖傳感材料制備技術及塑料光導纖維制品。三是高性能合金材料產業示范工程:發展硅系、錳系、氮化、鉻系、鋁硅鈦、鎂合金、高純電子鋁箔材料等高性能合金深加工產品。
3.節能環保
粉煤灰綜合利用產業化示范工程:重點開發粉煤灰提取氧化鋁、粉煤灰制備鋁硅鈦合金、粉煤灰提取鎵等技術產業;組織實施高鋁粉煤灰提取氧化鋁、粉煤灰提取鋁硅鈦合金、粉煤灰提鎵等示范工程,實現年提取氧化鋁1000萬噸的目標。
水污染防治工程:利用高效的二氧化碳的收集和提純、超臨界萃取技術,開發二氧化碳綜合利用系列產品。重點建設一批循環經濟的企業集團和生態工業園區。
大氣污染防治工程:發展工業鍋爐煙氣脫硫、脫硝關鍵裝備。推廣應用高效袋式除塵器及電袋復合除塵器。發展惡臭、機動車尾氣和飲食業油煙治理設備。
固體廢棄物處理處置與資源綜合利用工程:組織實施鋼渣、冶煉渣、脫硫石膏、粉煤灰、尾礦渣等綜合利用深加工示范工程,加快發展利用化工、鋼渣及有色冶煉渣生產建材產品的技術和設備。發展廢塑料再生、廢舊輪胎及農業廢棄資源回收綜合利用,廢干電池回收利用技術與裝備。重點建設一批循環經濟的企業集團和生態工業園區。
生態保護和治理技術示范工程:重點開展河流、湖泊的生態治理與修復工程。實施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和重金屬土壤污染綜合治理和修復工程。開發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生產加工設備,建設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生產基地。
節能降耗示范工程:在鋼鐵、石化、印染、水泥、玻璃等高耗能行業,大力組織實施余熱余能回收利用示范工程;開發礦井瓦斯災害、粉塵、水災防治等設備。
4.高端裝備制造
直線管道運輸系統產業化示范工程:重點發展磁管道運輸系統及相關產業,加快磁管道運輸系統產業化基地建設,進行與鐵路銜接煤炭運輸的實際運營;建設2.5公里煤炭運輸運營示范線,建成6.5公里旅游觀光示范線。“十二五”末,建設旅游、觀光和物料運輸系統及商業運輸線。
工程機械示范工程:進一步提高全新系列礦用自卸車、高性能液壓挖掘機等的裝備技術性能,發展智能化工程機械,全新系列礦用自卸車年產量達到1000臺,高性能液壓挖掘機達到1500臺。
重型汽車示范工程:開發新一代北奔重卡汽車系列車型、專用車系列產品,生產能力達到10萬輛/年;同時,提高車橋、新型駕駛室、底盤關鍵部件配套能力。
鐵路產品示范工程:進一步提高火車車軸和火車鉤、鐵路貨車等配套產品技術性能。到“十二五”末,鐵路貨車年生產規模能力達到15000輛;各種類型鐵路罐車、外貿車等的生產能力達到10000輛;火車車軸生產能力達到150000根;火車車鉤生產能力達到50000套。火車彈簧生產能力達到70萬套。
煤炭綜采機械裝備示范工程:開發大功率掘進機、連采機、高端液壓支架、輸送設備、高效煤炭洗選、加工和配煤裝備,形成核心部件專業化生產線,實現煤機產品的規模化生產。到“十二五”末期,形成系列掘進機300臺、高端液壓支架3000架的規模生產能力。
汽車整車及發動機等部件示范工程:推進華泰汽車整車制造及發動機、變速箱等配件生產。推進新型燃料發動機、清潔發動機、車用高性能樹脂材料、傳動系統、制動系統、車身附件、高端自動變速器及配套零件等汽車支撐性輔助裝備產業化。其中,歐意德柴油發動機產能達到30萬臺/年。
農牧業機械示范工程:大力發展自走式機、電、液一體化秸稈收獲關鍵裝備、馬鈴薯等塊根莖作物生產機械、智能化農作物裝備、滴灌和噴灌機組智能控制系統。
5.生物技術
干細胞產學研創新示范工程:開展腫瘤、糖尿病等疾病的干細胞治療及干細胞相關產品的研制,進一步提高干細胞生命科技產業化基地的研發能力。
益生微生態制劑的開發及產業化示范工程:開發國家新興生物制品,實現包括復合活菌制劑、飼用微生態添加劑、生物獸藥等新型生物制品的規模化生產。
酶和基因示范工程:重點支持1000噸/年規模以上的新型半纖維素酶、脂肪酶、蛋白酶產業化,以及酶制劑在造紙、紡織、制革中的產業化應用。加快動物傳染病農作物病害細胞工程和基因工程技術疫苗、農作物病害生物基因工程技術的研究與產業化進程。
微生物代謝和發酵示范工程:開發國家新生物制品制劑,最終實現益生微生態制劑及產業化;重點支持500噸/年規模以上的高附加值氨基酸、核苷酸,10000噸/年規模以上的高附加值有機酸和多元醇的產業化。
胚胎和性控示范工程:以培育綠色農副產品生產和深加工基地為目標,圍繞內蒙古乳業,重點發展性控技術、胚胎工程等技術,以及優質牛羊良種分子育種技術,形成牛羊良種繁育及乳業產業鏈。
中蒙藥產業化示范工程:開發疑難病癥及慢性病等疾病臨床治療的新藥品種。發展中蒙醫藥及醫藥中間體。篩選出可替代抗生素或減少抗生素用量的適合于飼用的活性微生物添加劑;重點支持年產萬噸級氨基酸、年產百噸級手性醫藥中間體的生物制造工藝改造升級示范。
動物疫苗產業化示范工程:發展突發性、流行性、高致病性和經濟損失性的重大動物疫病,支持快速、高效、安全、廉價的新型畜禽疫苗、疫病診斷試劑盒的產業化。
生物農藥產業化示范工程:開展新型生物農藥的產業化,包括千噸毒制劑、真菌制劑、蛋白質制劑、寡居糖制劑的產業化。
6.煤清潔高效利用
煤基化工深加工產業示范:加快煤制油、煤制氣、煤制烯烴、煤制二甲醚、煤制乙二醇等五大國家示范工程產業化和二代煤化工項目示范。大力推進煤化工產品深加工,打造煤氣化、液化、焦化等延伸加工循環產業鏈。煤制烯烴產能達到300萬噸,煤制乙二醇達到260萬噸,煤制油達到1000萬噸,煤制氣達到300億立方米,煤制二甲醚達到500萬噸。
煤層氣開發利用產業化示范:開展煤層氣制取甲醇、甲醛、炭黑等產業化示范;加快煤矸石、礦井石、煤礦伴生物提取利用示范及產業化。
褐煤高效利用產業化示范:重點開展微波干燥產業化示范,實現褐煤提質產業化示范;開展褐煤提鍺關鍵技術應用及產業化。
焦爐煤氣及焦油綜合利用產業化示范:開展焦爐氣提氫或綜合利用產業化示范,焦爐煤氣制甲醇、燃料油、芳烴的產業化。加強對煤焦油深加工,特別是低溫焦油合成燃料油的產業化。
煤氣化熱電聯產示范工程:開展煤氣化熱電聯產技術的開發與產業化。
7.新能源電動汽車
電動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示范工程:建設混合動力和純電動汽車整車及零部件制造示范基地,運營電動公交車達到600輛。
電動汽車電池產業化示范工程:建成鋰離子動力電池生產線,實現大容量鋰離子動力電池產業化。
8.新一代信息技術
制造業信息化科技工程:建立基于知識、面向我區裝備制造業的云制造創新服務平臺和物聯網技術面向畜牧業的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和基于SaaS的中小企業信息化公共服務平臺。實施“百、千、萬”制造業信息化科技工程計劃,即百臺機床(設備)數控化升級技術改造;一千家中小型制造業信息化技術應用示范企業。實施云制造協同研發、制造模式研究及企業應用示范、針對自治區優勢工藝、產品,基于嵌入式技術的智能化實時控制系統開發、乳品、肉類生產、加工銷售過程的物聯網開發及示范應用。
高端軟件示范工程:積極開發工業過程的在線監測、控制、預警、能源控制系統軟件;配合“金卡工程”開發相關軟件。
新一代信息終端產品:開發及優化深層探地雷達、光存儲設備、高性能計算機、集成電路芯片、石英晶體諧振器及有關網絡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