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03月10日訊
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近期聯合調查的結果顯示,2010~2012年,即使供應全球,也將有一半國產維生素C產能無用武之地。
據了解,從2008年起,維生素C出口就進入了一個高位運轉的周期。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維生素C市場價格一度高達140元/千克(約合23美元/千克)。今年1~9月,維生素C及其衍生物出口累計60958噸,同比下降8.21%;出口金額為6.26億美元,同比增長11.39%;出口價格為10.27美元/千克,同比增長21.35%。而10月份的單月統計顯示,中國維生素C出口量為4223噸,環比進一步下滑,但價格平穩運行,單價保持在每千克10美元。業內人士表示,維生素C需求已顯萎縮,新項目的上馬及擴產應格外謹慎。
根據美國商務部的統計數據,我國出口至美國的維生素C原料藥已經占到美國進口總量的八成以上。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維生素C價格持續保持上升趨勢,而這正是吸引資金紛紛進入維生素C行業的主要原因。維生素C價格長期堅挺的預期,也正是促使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和企業違規審批和建設新增維生素C原料藥產能項目的主要原因。河南華星制藥廠、牡丹江高科生化有限公司、山東天力藥業有限公司、山東潤鑫精細化工有限公司、安徽泰格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等企業均曾上馬或擴產維生素C項目。
國家發改委表示,近年來,一些地方政府和企業已建、在建和擬建維生素C產能合計超過8萬噸,預計2010年底維生素C產能將接近18萬噸,2012年將超過20萬噸。而目前全球維生素C消費量僅在10萬噸左右,我國約為2萬噸,產能增長速度遠高于需求增長。如果建設新增維生素C產能的項目發展下去,我國維生素C產能將超出全球需求近1倍,勢必引發市場惡性競爭,重蹈過去多次出現的維生素C價格大大低于生產成本的嚴峻局面。因此,國家將從限制投資入手,暫停一些新建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