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04月20日訊
當升科技(300073)昨天將2011年的業績預測由盈利244.88萬元調整為虧損72.80萬元,從而成為創業板首家虧損的上市公司。而此前,舉著鋰電池大旗的當升科技表現值得稱道:2010年和2009年凈利潤分別為3462.95萬元和3715.84萬元。有分析人士稱,當升科技由盈轉虧固然與其內部管理有關,但鋰電池行業這兩年投資過快,而市場需求沒有同步跟上,是背后深層次的原因。
鋰電池前兩年的投資熱負面效應已經開始顯現,一方面是產能增長過快,另一方面是市場拓展滯后,鋰電池產業,尤其是產品主要運用于消費電子的相關企業,去年大多徘徊在虧損邊緣。不過,在高端領域獲得技術突破的企業,如多氟多(002407)、九九久(002411)等前景獨好。
鋰電池是新興產業細分市場之一。作為電動汽車技術革新中最為關鍵的部分,鋰電池運用在汽車上的市場前景被不斷地放大,兩年前不下20家上市公司加入到投資鋰電池的隊伍。然而,事實卻比較殘酷,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投資總監吳輝告訴記者,鋰電池作為替代鎳氫電池的產品,前些年在擠占消費電子市場當中發揮了主力軍作用;但是,這兩年消費電子增量不多,鋰電池市場的增量也有限。另一方面,鋰電池用于電動車,經濟性遠不如鉛酸蓄電池,如一輛2000多元的電動車,鋰電池成本將占1000元,是鉛酸電池近兩倍。據估計,鋰電池電動車市場占有率僅10%左右。
當升科技和比亞迪(002594)主要生產的鈷酸鋰電池,均用于手機市場。由于蘋果手機迅速搶占了諾基亞(微博)的市場,當升科技2011年由盈轉虧,比亞迪凈利也下降近半。比亞迪電動汽車知名度頗高,但在2011年年報中,除了有個別示范項目、試運行項目有描述外,未有整體業績貢獻的報告。
至于鋰電池用于汽車,技術還不穩定。上海申沃客車教授級高工曹鬯震告訴記者,純電動汽車近期難以有大的突破,大規模產業化可能要到2020年。
上述背景下,鋰電池產業呈現兩個特點:一是行業整體慘淡經營;二是未拓展新興市場的企業“死得快”;三是技術有突破的企業前景看好。
我國鋰電池產業的困境主要在于技術優勢不明顯,無法進入高端市場;如果能夠在技術上取得突破,前景仍然可期。2011年,多氟多和九九久在電解液原液六氟磷酸鋰產業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多氟多年報顯示,年產200噸六氟磷酸鋰項目順利達產,實現營業收入4111.47萬元,營業利潤率達到61.39%,年產2000噸六氟磷酸鋰及配套電子級氫氟酸、電池級氟化鋰項目一期工程將于近期建成投產。九九久使用8050萬元超募資金興建設年產400噸六氟磷酸鋰項目,目前實現年產200噸的生產能力,含量達99.99%,已形成批量銷售,2011年實現銷售收入467.68萬元,毛利率達63.78%;公司已經決定新增年產1600噸六氟磷酸鋰擴建項目。
與此同時,雖然我國鋰資源豐富,但相當部分礦產目前開發和利用困難,擁有鋰礦的企業在競爭中也具有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