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04月21日訊
隨著糖尿病患者的日益增多,食用糖最好的替代品木糖醇因熱量低、對人體沒有副作用而逐漸走俏國際市場,木糖醇制劑及保健食品愈來愈受到全球消費者的青睞。
但在國內市場,木糖醇卻是“墻里開花墻外香”--目前國內生產的木糖醇90%出口,年出口量近2萬噸,出口總額6000多萬美元。
“上世紀50年代,由于國內油脂供應不足,導致甘油供不應求,我國開始了農業植物廢料提取代甘油--木糖醇的研究工作。”中國輕工業聯合會食品工業管理中心尤新教授說。
他介紹,60年代初,國家輕工業部食品發酵研究所水解研究室建立了木糖醇試驗組,并投資建設了水解、氫化、分離等工序的實驗車間,由此開始了以玉米芯為原料的結晶木糖醇的研制工作。
“我國玉米種植很普遍,所以木糖醇原料十分豐富。60年代后期,我國投資110萬元,在吉林省吉林市建成了第一家木糖醇生產企業,1975年又在河北省保定市建成了年產300噸的結晶木糖醇生產車間。1978年以后,國內木糖醇生產技術日趨成熟,廣東、福建、河北、浙江等省也陸續建成了以玉米芯為原料的結晶木糖醇廠,有的企業年生產能力達到上千噸,初步實現了木糖醇的規模化生產。”尤新教授說。
應該說,木糖醇作為藥食兩用產品,市場發展前景應該是不錯的,但實際上木糖醇在國內市場的銷售一直不盡如人意。原因何在?
中國食品添加劑協會秘書長齊慶忠分析說,上世紀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國內企業在廢料變黃金的指導思想下,圍繞木糖醇項目一哄而上,企業激增到了50家左右。“當時有些企業質量根本不過關,市場發育也不成熟,再加上木糖醇生產成本較高,價格偏貴,中國的老百姓沒有足夠的消費能力拉動需求,使木糖醇的市場發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約。”
木糖醇市場發展緩慢,企業效益不佳,迫使企業走上了優化資源配置之路。據了解,經過整合后,目前全國只剩下十幾家木糖醇生產企業。河北保塑集團、山東福田藥業、浙江華康藥業、河南豫鑫藥業(目前世界第二大木糖醇生產企業)等骨干企業,年生產能力均達到了5000~10000噸,市場集中度正在向優勢企業靠攏。
近年來,生產木糖醇的原料價格不斷上漲,僅去年以來每噸玉米芯價格就從100多元人民幣上漲到了300多元。幸好國際市場對木糖醇的需求一直比較旺盛,在國內市場蕭條的情況下,木糖醇生產企業紛紛擴大出口,搶占國際市場。2003年,國內木糖醇年產量2.6萬噸,90%以上出口到了歐洲、美國、西班牙、日本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國的木糖醇已經占到世界木糖醇市場份額的一半以上。
北京健力藥業是北京地區惟一生產木糖醇的企業。該公司董事長趙力說,盡管國內市場每噸木糖醇價格達到了2.6萬元人民幣左右,略高于出口價格,但是國外市場份額比國內大,生產企業還是愿意把產品賣到國際市場。而且目前一些企業在國際市場已經擁有了一批固定的客戶群。趙力認為,某一產品在市場上的成功與否,固然與企業對市場的培育與開拓有關,但關鍵還是依賴于國內經濟的大環境和老百姓的消費能力。
對國內木糖醇市場的發展前景,尤新教授持十分樂觀的態度。他表示,近年來國內木糖醇生產企業不斷進行技術改造,積極推廣新技術、新工藝,其收率均達到了90%左右,生產成本不斷降低。
“要想拉動國內市場銷售,就必須通過宣傳提高人們對木糖醇的認識。同時,還應該聯手國內的3萬多家食品飲料生產企業,開發生產木糖醇類糕點、巧克力、飲料等大眾消費產品,既能豐富食品飲料企業的產品種類,也拓寬國內木糖醇市場。”尤新說。在國外,一些企業除把木糖醇用于藥品、食品外,還通過微粉化技術,將木糖醇用于紡織品和化妝品。可見,國內木糖醇市場的開發工作還任重道遠。
據了解,由于木糖醇外銷市場看好,山東、江西等一些地區紛紛準備上馬新建木糖醇生產企業。對此,有關專家告誡,目前國內消費市場尚未成熟,而國內已有的木糖醇生產能力已滿足國內外市場供應,在此情況下盲目上馬新的生產企業有可能造成市場供過于求,增大投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