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05月10日訊
雖然機構普遍預計,即將于近日陸續公布的中國4月份宏觀數據將顯示經濟活動正在溫和復蘇,但中國海關總署今日將公布的4月進出口數據,可能仍不容樂觀。
日前,中國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在出席第四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時表示,4月中國對外貿易同比將有小幅增長,貿易順差會略增至逾100億美元,約占整體進出口的千分之一。
這一表態也意味著,一直廣受外界關注的中國外貿順差較上月有所擴大。
“外需不振”風向明顯
外需不振,已經可以從歐元區近期的低迷,以及持續低于預期的美國新增就業數據看出。
換句話說,中國4月出口增速不容樂觀,而推及全年,也很難有大的起色。
在近期的議息會議上,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預計“在外需、極低的短期利率、各種經濟正常運轉的措施的推動下,歐元區經濟將在年內緩慢復蘇”,但經濟增長的下行風險仍然顯著,風險主要來自于“歐債緊張程度再次加劇、溢出到實體經濟,以及大宗商品價格進一步上漲”。
此外,歐債短期內的風險開始集中體現:希臘和大選后的法國都給金融市場信心帶來嚴峻考驗。
另一個風向標則來自美國。在3月份表現大幅低于預期后,備受矚目的4月份就業數據再次令人失望:4月新增非農就業僅為11.5萬人,顯著低于市場預期的16.5萬人。
而推及未來數月及全年,剛剛于本月5日落幕的111屆廣交會統計也讓人感到陣陣寒意。雖然,本屆廣交會到會采購商人數超過21萬,再創歷史新高,但受國際經濟環境不景氣影響,中短單占絕大部分,成交額環比下滑近5%。
從廣交會歷屆發布的數據看,除2008年金融危機之外,廣交會歷史上罕見有成交額明顯下降的情況。
外貿順差或小幅增加
雖然大環境不容樂觀,但是從一些更靈活的先行指標來看,4月出口也不至于有太大的下滑,預計與上月持相對穩定狀況。
5月1日,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和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發布的4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顯示,4月份出口訂單指數為52.2%,比上月回升0.3個百分點,已連續三個月保持在50%以上,顯示海外經濟有所企穩并帶動企業承接的海外訂單有所增加;進口指數為50.5%,比上月下降1個百分點,反映出當前國內需求仍舊疲軟。
因此,貿易順差如果真的達到100億美元,反映的或許就是進口有所下降。
隨著出口訂單邊際上改善,估計4月份出口增長保持穩定。但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微博)則進一步指出,出口同比也將較上月繼續下滑,因進口增速下滑,4月順差預計會有所擴大。
在較為嚴峻的外需環境下,這樣的進出口表現已屬不易。這也使得相當多的機構認為,中國將于本周陸續公布的4月經濟數據,將顯示經濟溫和好轉。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劉利剛就對記者預測指出,由于貨幣政策稍顯寬松,中國的各項經濟指標將有所上升。同時,由于本月公開市場到期量大大減少,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的可能性開始上升。
汪濤則進一步指出,市場對實體經濟活動反彈的時間和力度仍存疑慮。投資者尤其對新增銀行貸款的結構以及貸款增長的可持續性感到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