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05月15日訊
在美國“雙反”懸而未決、歐債危機影響、國內產能嚴重過剩這些重壓之下,國內的光伏企業正備受煎熬,急需突圍而出。
光伏行業正在面臨一輪前所未有的寒冬。
2011年第四季度,在美上市的中國光伏企業全部陷入虧損境地,其中賽維LDK巨虧5.9億美元、尚德電力虧損1.369億美元。
時間步入2012年,情況依然沒有好轉。
寒冬依舊
5月10日,阿特斯在美上市的10家光伏企業中率先發布Q1財報,營收3.258億美元,凈虧2130萬美元,毛利率由上一季度的8.7%進一步下降至7.7%.
雖然比上季5990萬美元的虧損有所下降,但虧損的減少顯然是來自于出貨量的下滑所致,財報顯示阿特斯該季度出貨量為343MW,上一季度為436MW。
反觀國內A股市場,光伏概念股可謂全線潰敗,21世紀網查看各公司發布的Q1財報,新大新材、天龍光電、億晶光電、海潤光伏紛紛由盈轉虧,分別虧損1295.26萬元、1417.81萬元、9890.14萬元、6875.28萬元,向日葵、東方日升、隆基股份、中環股份幾家企業凈利則大減九成。
在解釋業績大幅下滑之時,各上市公司無一例外的表示:“受行業競爭加劇、光伏市場持續低迷所致。”
歐美市場的變故,把中國這個最大光伏組件制造國的巨大產能困在國內。本來就已產能嚴重過剩的廠商不得不上演價格大戰。
據OFweek行業研究中心數據,2012年一季度,多晶硅、硅片、電池片及組件等光伏主產品市場均價紛紛跳水,一季度多晶硅、電池片及組件均價分別同比下滑48%、57%和44%,而硅片價格則大幅下跌70%。
這還不是最糟糕的,由于前幾年投資產能的逐步釋放,2012年光伏市場的供需失衡情況更加嚴重。
21世紀網了解到,尚德電力、阿特斯、英利今年的電池組件出貨量分別將達到2.5GW、1.8-2GW、2.4-2.5GW,比2011年分別增加20%、50%、50 %。
在多晶硅市場上,2011年多晶硅產能超出需求量的50%,隨著2012年、2013年產能的擴張,供需將進一步失衡達到80%。此外,大部分中小光伏制造企業由于不具備產品技術和成本方面的競爭力而訂單不足,開工率嚴重不足,甚至不得不面臨停產或破產狀態。
在浙江嘉善,21世紀網發現,受價格下跌影響,當地多家生產多晶硅、單晶硅片的企業已全面停產,嘉善五神光電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胡金表示,何時復產不得而知。
另據賽迪調查,我國半數以上的中小電池組件企業已停產,30%大幅減產,10%-20%小幅減產或正在努力維持生產,并已開始不同程度裁員。
巨大的產能過剩,加上持續的歐債危機、德國削減財政補貼政策以及仍就懸而未決的“雙反”調查,讓中國企業倍感煎熬。“裁員潮”、“破產潮”、“過冬論”不絕于耳,如何在行業大勢下突圍而出,成了光伏企業現今最大的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