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06月18日訊
提起裕興化工廠,相信大部分濟南人都不會陌生,這個企業曾經是濟南的驕傲。可惜由于制作工藝落后,效益越來越差,直到2010年遷入濟南化工產業園后,在園區和山東大學教授的幫助下,企業才開始轉型并迎來了發展新機遇。除了裕興化工廠外,濟南化工產業園區還通過和高校合作,改造、引進了很多環保型高科技企業。
化工廠區不見煙囪
變身新材料基地
一提到濟南化工產業園,很多人腦海里會自動的浮現出一幅畫面:高高的煙筒、濃濃的黑煙、地下鋪滿了工業廢料。然而記者昨天在產業園區卻見到了另外一副景象,沒有想象中的煙筒黑煙,整個園區變成了大型工地,工人正分批建設大型廠房。園區管委會主任趙新生告訴記者,這些廠房都是去年剛剛簽訂入駐合同的新材料企業,預計在年底之前全部竣工投產。
趙新生說,濟南化工產業園是在2006年創建的,開始時的確是以化工產業為主,后來經過調查調研,他們把目光盯在了新材料產業上,“通過區政府的幫忙,我們聯系到了山東大學材料學院的負責人,雙方簽訂了合作協議。”
利用高校研究成果
裕興化工廠重生
通過山東大學的幫助,一大批面臨破產的濟南老工廠獲得了重生的機會,其中就有原來坐落在小清河北岸的裕興化工廠。
科研人員與裕興化工廠合作,通過對液態鈦白粉的再加工,生產出高檔轎車使用的車漆,“因為技術原因,目前國內生產高檔車漆的企業少之又少,所以產品不愁銷路,價格也比較高,廠子很快就實現了盈利。”趙新生告訴記者。
除此之外,裕興化工廠還在專家的幫助下,研究出了清潔鉻鹽的制作辦法,目前生產計劃和研究成果已送交國家相關部委審批,一旦審批通過就可立刻投產。“如果可以獲批的話,相信園區很快就能重新回到原來的輝煌時代了,而清潔鉻鹽也算是一種新材料。”
手機蒙上塊“布”
就打不通了
在采訪中,記者不止一次的聽到發展新材料這個詞,那究竟什么是新材料呢?為了使記者明白,趙新生做了一個實驗,只見他從口袋中拿出一塊“布”,輕輕地蓋在了自己的手機上,隨后讓記者撥打他的手機,但無論怎么撥打,手機里傳來的總是“你撥打的手機無法接通”。
趙新生告訴記者,這塊“布”就是他們剛剛引進的一家企業,所生產的具有屏蔽輻射作用的新材料薄膜,“這種材料能有效屏蔽電腦、手機以及其他電子設備的輻射,只要將薄膜貼在屏幕上就可以了,特別適合孕婦使用。目前我們園區里類似這樣的產品有很多,涵蓋生活中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