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召開的2008年中國液化天然氣(LNG)國際會議透露,西氣東輸二線建設方案基本敲定,工程總投資預計為1434.9億元(不含關稅和增值稅),建設1條干線和8條支干線,管線全長8794公里。
去年10月,國務院就已經批準了中石油對西氣東輸二線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此后中石油抓緊時間展開前期工作。按照基本確定的路線走向,西氣東輸二線管道從新疆霍爾果斯口岸入境之后,經獨山子、烏魯木齊,在紅柳與西氣東輸一線線路重合,然后向東經酒泉、山丹、武威,在寧夏中衛過黃河后再與西氣東輸一線線路分開,向東南經西安、南昌、贛州,到達廣州。
在此之前,曾經一度被談判破裂和外資撤出陰影籠罩的西氣東輸一線項目,受到了多方對其工程回報率過低的質疑,很多人將其視為“希望工程”。但正是這個備受爭議的項目,為中石油打開了天然氣巨大的市場,并帶來了巨額的利潤。中石油方面的數據顯示,公司天然氣與管道板塊毛利潤從2005年的17.6%上漲到2006年的27.6%,2007年上半年更是同比增長了33.6%。在贏利增加的同時,西氣東輸項目還使中石油天然氣產量增長了84%,從而在國內天然氣市場占據了絕對優勢。其天然氣產量占到了國內總產量的75%,儲量占到了國內的85%,天然氣管道運輸量占到85%。
但國外機構似乎仍然保持著謹慎態度。摩根大通發布預測稱,西氣東輸二線由于參與上游業務比例很小,回報率并不高。由此,該行在維持中國石油(0857.HK)“減持”評級的同時聲稱,中石油必須大量投資回報很低的業務(修建管線)以使國家受益。
對于上述觀點,中信證券的能源分析師殷孝東對《商務周刊》分析到:“外方說話是有意圖的。他們在西氣東輸一線的時候就說是‘希望工程’,5年內都不會贏利,可后來不到3年就已經實現贏利。”
在殷孝東看來,西氣東輸一線項目的成功運營,讓當初撤出的埃克森-美孚、BP、俄羅斯天然氣等多家外資公司看到了快速發展的中國城市對天然氣能源的渴求,也開始后悔之前的錯估讓其損失了巨大利益。而現在的中石油在資金儲備、開采和管道運輸技術等各個方面已經十分成熟,這無疑更奠定了其獨立支撐西氣東輸二線項目的決心,外資想要介入變得十分困難。“早已做好嚴格工程核算的中石油不會因為別人對回報率的質疑產生動搖,西氣東輸二線的建成也將決定中石油在中國天然氣開采與運輸行業的主導地位。”他說。
但也有業內人士擔憂,西氣東輸二線涉及到跋山涉水的跨國運輸,這可能會導致高昂的供氣價格。去年7月17日中石油與土庫曼斯坦簽署天然氣合作協議,從而獲得了世界最大天然氣田土庫曼斯坦阿姆河右岸巨型氣田鉆探權,西氣東輸二線正是將該氣田的天然氣運往中國,預計每年向中國運輸300億立方米天然氣。
一位中石油內部人士對《商務周刊》表示,全國的供氣價格將有一個統一標準,二線和一線的氣價在天然氣的消費地不會有差別。但是,國家發改委去年決定從11月1日起適當提高化肥以外工業用天然氣出廠價格和車用天然氣銷售價格,以縮小天然氣價格與可替代能源價格的差價,抑制工業用氣和汽車用氣的盲目發展。由此可見,未來幾年里由于天然氣市場的整體膨脹,供氣價格的上升已經成為必然。
盡管如此,西氣東輸二線項目的贏利前景也并非完全樂觀。殷孝東指出,目前制約西氣東輸二線贏利的最大問題在于如何解決天然氣在運輸過程中的浪費。如果將目前的每年300億立方米的輸氣量增加兩三倍,中石油的收益將更加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