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介紹,天津市大港區面積1113.83平方公里,占天津濱海新區總面積的一半。區內石油、天然氣、電力、地熱、土地等資源豐富,駐有大港油田、天津石化公司、中國石化四建公司、大港發電廠等中央大型、特大型企業。作為國家級石油石化和發電的資源能源基地,天津市大港在發展現代工業上擁有堅實的基礎和比較優勢。充分發揮這些基礎和優勢,該區堅定不移地發展工業經濟和園區經濟。堅持工業強區、興鎮、富民,鼓勵發展城市集體企業,優化提升三資企業,放開放活民營企業;著力推進石油化工、金屬制品、汽車配件等六大骨干行業延長產業鏈條、加快產業聚集,切實打造天津市大港區工業的“四梁八柱”。為加快工業經濟發展,天津市大港區全力以赴加快大項目、好項目引進和建設,以項目支撐發展。
根據項目落戶的實際情況,該區以政府文件的形式為46個重大項目建設排定了時間表。將投資35.2億元的天津渤海化工集團精細化工基地項目、投資14.5億元天津軋一鋼鐵集團冷軋薄板項目等總投資60.35億元人民幣的15個項目列為近期開工項目,其中天津渤化精細化工基地項目和天津軋一集團冷軋薄板項目已被列入市委市政府新二十件重大工業項目;將投資103億元的天津國華津能發電廠熱電聯產項目、投資10億元的天津津康制藥有限公司擴產項目等總投資176億多元人民幣的20個項目列為今年重點開工項目;將投資130億元的大唐國際IGCC多聯產項目、投資19億元的天津一輕天輕精細化工園項目等總投資214億多元的11個項目列為今年重點推進項目。這些一共46個項目,投資總額達到450多億元,建成投產后必將給天津大港經濟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對這些重大項目,該區建立更加有力的領導機制,嚴格實行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套班子、一抓到底“四個一”工作制度,只爭朝夕、快馬加鞭,力促投產項目快達產、在建項目快推進、簽約項目快開工、在談項目快落實。
該區充分用好濱海新區的比較優勢響亮招牌,唱響開放主旋律,打好開放主動仗,下力量推進“三區兩園”招商引資載體建設。以擺放石化項目為主的石油化工產業園區一期35平方公里已初具規模,招商勢頭迅猛,目前已經引入投資35.2億元的天津勃化集團精細化工基地項目、投資20億元的北京金偉輝乙烯裂解項目等近60家企業落戶園區。二期工程25平方公里的規劃建設也開始啟動,重點發展一批高端化、高質化、高新化的精細化工項目。隨著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深入推進,天津大港經濟開發區和各街鎮工業小區也不斷發展壯大,已吸引了來自韓國、日本、美國、德國、巴西以及中國香港、臺灣等國家和地區200多家投資商和國內各省市眾多的民營企業在此創業發展。在此基礎上,該區進一步優化布局、完善功能、彰顯特色、統籌發展,把“三區”打造成為產業集聚的陣地、廣攬客商的平臺和對外開放的窗口。中華民營經濟園和官港生態游樂園是天津市大港區優化投資結構、提升產業層次、放大發展空間的兩大亮點。中華民營經濟園位于津汕高速公路太平鎮出口和黃萬鐵路郭莊子專用站附近,規劃建設占地43平方公里,該區在完善規劃方案的同時,盡快啟動一期開發建設,著力引進一批高端化、高質化、高新化項目,打造在濱海新區乃至全市最具特色、最富活力和最有影響的名牌園區。按照保護性開發、高層次引進、生態型建設、休閑式娛樂的思路,廣泛吸引國內外著名的旅游企業和投資商參與建設占地22.85平方公里的官港生態游樂園,加快建設融生態、休閑、觀光、文化和娛樂于一體的特色景區。
面對石化工業基地的實際,天津市大港區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全面落實“發展為要、環保為先”的理念,下力量抓好生態文明建設這個關注點,力促經濟持續增長、資源永續利用和生態持續改善。全力服務好百萬噸乙烯煉化一體化項目,進一步深化和落實“理念融合、產業對接、雙向服務、共同發展”的思路,與駐區大企業真正建立起“產業依托、建設依靠、發展依存、命運依賴、互利雙贏”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共建石化基地。將環境保護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考核領導干部,實行“一票否決”問責制。鼓勵企業循環式生產,全力搞好一期日產10萬噸淡水的新泉海水淡化項目建設,保證石化大項目用水。下大力氣淘汰落戶產能、抓好節能減排,在項目引進上嚴把環評第一關。健全完善監測預警體系和監督檢查體系,強化對重點區域、重點企業和重點污染源的整治。積極推進生態恢復、擴大城市綠量,重點抓好石油化工產業園區大型綠色屏障建設,加快實施農村綠色通道、綠色河道、綠色城鎮和綠色村莊工程,力爭在全市率先建成國家生態區和國家園林區。按照環保、生態、宜居的要求,高層次開發港東新城,高品位改造現有城區,進一步完善農村中心鎮區和中心居住區的道路、環衛和公共服務等配套設施建設,著力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
該區緊緊圍繞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全面加強黨的建設,堅持凝聚心神、運用心力、兩袖清風、一身正氣干事業,造就政治堅定、朝氣蓬勃、善謀實干、奮發有為的領導層,夯實跨越發展的堅強保證。從實現和諧社會共建共享目標出發,關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下大力量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多做好事、多辦實事。統籌社會事業發展,不斷提高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發展水平。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注重統籌城鄉、區廠聯動抓就業,注重多種渠道、持續有效抓增收,注重覆蓋廣泛、全民享有抓保障,認真落實弱勢群體長效幫扶機制,加快發展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真正讓改革發展成果惠及全民。有效解決突出治安問題,用心化解人民內部矛盾,竭力抓好安全生產,維護和諧穩定保民安,使全區人民工作生活得更加安心、順心、舒心,實現大港和諧發展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