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十年,煤炭市場欣欣向榮,利潤豐厚,各路資本齊挖“黑金”,煤炭股雄踞能源板塊翹楚。但國內煤市自去年末已顯露疲態,今年5月份開始,煤炭進入強勢買方市場,哀鴻一片,動力煤連跌9周、環渤海港口庫存爆棚、煤企限產報價,降薪裁員、貿易商忍痛割肉、煤炭股幾近腰斬……
在原本年中需求的火熱季節,煤炭卻遭遇“寒冬”,十年的黃金年代或也就此終結,今夏步入拐點。媒體報道山西、內蒙古、河南、山東等省已變相出臺限產措施,交通部日前發布公告稱,正在研究提出控制煤炭進口非正常增加的政策建議。種種措施能否救炭市于“水火”?
憶輝煌十年煤老板層出不窮
十年前,煤炭還屬于微利行業,上世紀90年代,煤炭股更是鮮有人問津,但在2002年左右,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煤炭出現市場化改革,利潤回報逐漸升高,黃金發展年代初露鋒芒。
卓創煤炭分析師劉冬娜表示,2001-2006年噸煤利潤基本在100元左右,到了2007-2009年,已經不低于200元。豐厚的回報,吸引了各路資本蜂擁進入,09年“4萬億”狂拉內需,煤價暴漲,更是將“黑金”市場推向高潮。
伴隨著市場的火熱開放,煤炭進入欣欣向榮的“黃金十年”,煤炭產業鏈蓬勃發展,一批又一批煤老板層出不窮,在坐享高利潤的同時,還立于賣方市場無出貨之憂,昔日冷清的煤炭股也逐漸成為能源板塊的翹楚、基金重倉的優選。
嘆今朝煤炭滿港連跌9周
今年以來,在經濟走勢趨緩的背景下,電力、水泥、鋼鐵等行業景氣度明顯下滑,整體用電量明顯減少,加之南方雨水充沛、水電出力增加,傳導至煤炭供應鏈各環節,造成庫存積壓,煤炭銷路難尋。
中新網能源頻道了解,煤炭市場的風向標,秦皇島港設計堆存能力為1018萬噸,在6月份最高峰時堆了946萬噸煤炭,創下了歷史最高紀錄。雖然采取疏港措施,7月5日的壓港煤炭依然在877萬噸。其他環渤海地區港口,也煤炭爆棚。
據金銀島提供數據,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繼續大幅下跌,不斷刷新指數發布以來的最低值。本期5500大卡動力煤綜合平均價格報收為676元/噸,經過連續九周下降,累計回落了111元/噸。秦皇島煤炭網數據顯示,本期秦皇島港發熱量5500大卡市場動力煤交易價格的中準水平再降25元/噸至665元/噸,比“電煤”最高限價水平已經低135元/噸。
黯淡形勢下,煤炭企業紛紛降薪裁員。21世紀網報道,繼2012年4月份降薪10%后,中煤能源全礦區員工在5月份再次降薪10%,礦區還將在基層員工中進行裁員;山西焦煤集團下屬煤礦亦變相降薪,原先由集團100%核發的工資變成30%由各煤礦各自承擔。業內有消息稱,永煤集團和義馬集團打算降薪20%,鄭煤集團和河南煤化集團已有降薪計劃,領導層降薪可能超20%。
而據《證券日報》報道,煤炭板塊6月單月跌幅也高居行業跌幅榜榜首,6月份股價異動最明顯的莫過于冀中能源、潞安環能、蘭花科創3只煤炭股,短短20個交易日急跌逾20%。
思出路限產保價控制進口
煤炭市場的跌跌不休,吸引了多方關注,部分省份開始出臺或變相出臺限產報價措施,交通部也有意研究提出控制煤炭進口非正常增加的政策建議。
《齊魯晚報》報道,山東省應對煤價下跌,采取特殊時期實行臨時性限產壓庫保市場等措施,平抑省內煤炭價格。而煤企也積極南下尋找出路。21世紀網也報道稱山西、內蒙古、河南、等省已變相出臺限產措施。
卓創分析師劉冬娜介紹說:“日前交通部發布公告稱,正在研究提出控制煤炭進口非正常增加的政策建議,對于當前煤市來說,這一政策性利好也正說明,煤炭行業經營狀況已經得到有關部門的重視。”
除了交通部,發改委也正在調研煤炭市場,目前前價格下行合同煤價和市場煤價在靠近,但只是一個暫時的現象,國家不會因此輕易出臺并軌政策的,劉冬娜說。
另外煤炭市場從業人士還呼吁,改革各種稅費及雜費。據中新網能源頻道了解,目前中國煤價中,成本稅費有幾十項,比如公路集資費、汽車短倒費、專項維修費、鐵路運費、過軌費、車皮維修費、平倉費等,部分雜稅及稅費的取消將有助于緩解企業生產壓力。
愁未來供過于求走勢堪憂
受煤炭進口大幅增加和經濟增長更加乏力的困擾,今年以來東南沿海地區電力生產企業煤炭庫存的增長要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金銀島煤炭分析師張志斌稱,面對低迷的動力煤消費現狀和依然難以樂觀的消費前景,在市場動力煤價格加速下挫的情況下,無疑會堅定這些企業的“去庫存”意識,煤炭的“去庫存”過程已經不可避免,將抑制電力企業在“迎峰度夏”過程中對電煤的采購需求,制約今年夏季用電、用煤高峰時期沿海地區動力煤市場的活躍。
另外價格跳水,增加了市場對當前價格水平以及未來價格走勢的擔憂。買方將借機尋求以更低的價格進行采購,賣方則可能出現恐慌性“拋售”,從而會促使市場動力煤價格短期內保持較大的下降幅度。煤炭進口數量有望保持“慣性”增加。
除云貴兩省之外的水電生產呈現報復性增長局面,抑制社會用電需求對火電生產的依賴,制約電煤消費增長。煤炭進口數量卻有望保持“慣性”增加。
卓創也認為,當前影響市場的最主要因素依舊是需求,在經濟未現回暖、用電量低水平、電廠庫存高企情況下,煤價下行壓力會依然存在,且會越來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