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由山東東佳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硫銨鈦聯產法鈦白粉清潔生產新工藝在北京通過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與中國環境科學學會主持的科技成果鑒定。這一具有國際同行業先進水平的成果為我國傳統硫酸法鈦白粉產業破解環保困局、實現產業升級開辟了一條創新之路。
由中國工程院張懿院士、段寧院士等專家組成的鑒定組評審認為,硫銨鈦聯產法鈦白粉清潔生產新工藝技術成熟,節能、降耗、減排效果明顯,鈦白粉產品的質量、礦耗、綜合能耗、水耗均達到國際同行業先進水平。該工藝生產的高品質金紅石型鈦白粉,部分質量指標已優于氯化法工藝的產品,在資源綜合利用、節能減排等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對促進我國鈦白粉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具有重要示范作用和推廣價值。
據介紹,該成果實現了四大突破:一是采用超濾、納濾、反滲透技術對鈦白粉酸性廢水進行深度處理,攻克了雜質對滲透膜堵塞難題,達到了鈦白粉新水單位水耗50噸以下、污水單位排量20噸以下的世界領先水平;二是采用難以利用的進口酸性高鈦渣和鈦鐵礦混配原料,減少了60%的廢渣排放;三是實現了連續酸解技術工業化,鈦礦酸解率提高到96%以上,鈦資源利用率由傳統工藝的79%左右提高到87%以上;四是將20%的廢硫酸不經濃縮,代替98%的商品硫酸生產硫酸銨產品,以節能減排的方法將廢物變為資源,實現了循環經濟的產品鏈耦合。
與會專家指出,由于技術制約、國產鈦資源品位限制、市場需求等諸多因素,目前國內硫酸法鈦白粉還不能全部淘汰。利用現有硫酸法鈦白粉產業基礎,開展清潔生產技術創新,是中國鈦白粉行業的首要任務。因此,這一技術的開發成功,對解決我國硫酸法鈦白粉產業面臨的環境和發展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據了解,在此次鑒定會召開之前,中國石化聯合會和中國環境學會曾組織專家,于6月上旬到山東東佳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對硫銨鈦聯產法鈦白粉清潔生產工藝工業化生產進行了現場考核,為此次鑒定會提交了考核數據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