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網消息:石油巨頭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將在山東省威海市海域建設總裝機容量110萬千瓦的全球最大海上風電項目。該項目總投資約210億元,規劃總裝機容量110萬千瓦,將于2008年10月開始一期建設,計劃10年內完工。
3月初,由中海油建設的亞洲第一座、高達140米的海上測風塔在威海北部海域落成,這標志著海上風電場建設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據介紹,測風塔是風電場建設的先導工程,主要功能是檢測、收集不同季節風能氣象資料,為風電場的裝機編組、海底電纜鋪設及岸基變電站設計建設和電力并網工程建設提供科學依據。
作為傳統石油巨頭,中海油早已把目光瞄準了可再生能源領域。中海油總裁傅玉成說,中海油旨在發展成為一家能源公司而非石油公司,對開發新能源,提高能效和發展可再生技術都有興趣,而開發海上風能發電項目是介入可再生能源的有效途徑。
據介紹,中海油百萬千瓦海上風電場項目建成后,年可發電25億度,每年可節約標準煤12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88萬噸、二氧化硫202萬噸。
據初步估算,中國陸上10米高度可開發的風能裝機容量約2.5億千瓦,主要位于中國北方,但受地區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的影響,風電發展受到一定制約。而在海上風電方面,東部沿海的海上可開發風能資源約達7.5億千瓦,不僅資源潛力巨大且開發利用市場條件良好。
專家指出,與陸上風電場相比,海上風電場建設的技術難度較大,特別是由于中國沿海經常受到臺風影響,建設條件較國外更為復雜。所以,海上風電的建設成本一般是陸上風電的2~3倍。
除了成本因素,一些技術難題也制約著海上風電的發展。國家“973”計劃風能項目首席科學家顧衛東說,目前全球海上風電裝機總容量只有90萬千瓦,還沒有一臺成熟的、真正意義上的海上專用兆瓦級風力機,海上風力機均為陸上風力機改造而成,而復雜的海上自然條件使風力機故障率居高不下。此外,大規模海上風電開發形成的巨大電能出路,也是難以解決的問題。
目前,中國具備了較強的能源生產供應基礎,能源產量居世界第二位,能源自給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遠遠高于多數發達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