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煤炭供求形勢突然逆轉,煤炭高庫存卻給煤制氣行業的發展創造了機會。
7月19日,中石化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司正在為投資近2500億元的新粵浙和新魯煤制天然氣管道項目以及將投資3700億元的配套煤制氣項目積極準備。記者同時獲悉,目前國家相關部委組織專家對新疆、內蒙古、山西、安徽等省區部分煤制氣示范項目進行了評審,根據評審意見和項目進度,啟動了新疆伊犁煤制天然氣等15個示范項目的前期工作。
兩巨頭交火煤制氣
隨著中國“以氣代煤”政策方向的確定,國內巨大的天然氣缺口為中國煤制天然氣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而新疆、內蒙古等地因豐富的煤炭資源,又成為煤制天然氣產業的聚集地,中石油和中石化更是爭搶布局新疆管道建設。
隨著15個煤化工項目展開前期工作,中石化一直籌劃的新粵浙和新魯煤制天然氣管道項目以及將投資3700億元的配套煤制氣項目也漸行漸近。
按照中石化完成的規劃,該公司擬推出新粵浙和新魯的兩條管道,設計輸氣規模均為300億立方米/年。管道建成后,新疆多家企業生產的煤制氣將不用通過西氣東輸管線,就能直接輸送到浙江市場。
記者同時從中石化獲悉,該公司已經與華能集團等9家企業就落實新疆煤制天然氣外輸管道工程氣源簽署協議。其中,總投資高達1200多億元的新粵浙管道預計總長度為7373公里,配建儲氣庫和LNG應急調峰站,目標市場為新疆、甘肅、浙江、兩廣等13個省(區、市);新魯管道預計總長度為4463公里,配套建設儲氣庫(與新粵浙管道共用),目標市場為河南、山東、河北、北京、天津、安徽、江蘇共7個省市。
不過中石油也不甘示弱,也與各煤制氣項目積極接洽。
據記者從中石油了解到,中石油規劃建設5條出疆管道、8座煤制天然氣集氣站、14條煤制天然氣接入支線,約430公里,其中疆內天然氣管道總長度約6350公里,在疆管道建設投資超過1000億元。這5條出疆管道包括西氣東輸三線、四線、五線、六線、七線,輸氣能力2100億立方米/年。加上已建的西氣東輸一線、二線管道,預計中石油在新疆地區管道的外輸能力約2570億立方米/年,其中輸送煤制天然氣能力為1130億立方米/年。
15個項目已有明確規劃
盡管煤化工項目的“產能過剩、亂象叢生”一直備受行業詬病,但隨著煤炭供過于求引發的煤炭高庫存現象,政府正在開始為一直收緊的“煤化工”行業松綁。
在近日召開的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煤化工專業委員會成立儀式上,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司司長李冶透露,由國家發改委、能源局編制的《煤炭深加工示范項目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以及《煤炭深加工產業發展政策》(以下簡稱《產業政策》)已通過發改委主任辦公會,擬于近期發布實施。其中,共批復氣化技術、合成技術、大型設備等18項重點示范內容以及內蒙古、新疆等11個省區的15個煤炭深加工示范項目。
“而《規劃》和《產業政策》這兩份文件將成為‘十二五’期間我國煤化工、尤其是現代煤化工產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李冶表示,內蒙古慶華集團則證實,該公司投資建設的新疆伊犁年產55億方煤制氣項目近期已獲主管部門的“路條”,有望成為煤制氣審批權松綁后首個獲批項目,繼而成為全國第四個經國家核準的煤制天然氣項目。
資料顯示,目前已獲得國家發改委核準的煤制天然氣項目共3個,即大唐國際內蒙古赤峰年產40億立方米煤制天然氣項目、大唐阜新年產40億立方米煤制天然氣項目和內蒙古匯能年產16億立方米煤制天然氣項目。而在對外披露的《規劃》中,明確規劃了11個省區15個示范工程項目。
業內稱審批仍應從緊
盡管國家發改委開始對煤化工項目松綁,但這個行業一擁而上的“亂象”仍讓政府繼續從緊對這個行業的審批。
“截至目前,各地正式上報到國家發改委,要求‘十二五’期間核準建設的大型煤化工項目一共104個,按照各地上報的技術方案,如果全部在‘十二五’期間建設,投資要超過2萬億元?!崩钜蓖嘎?。
國家能源局煤制天然氣發展布局規劃顯示:“十二五”期間,煤制天然氣項目將主要分布在4個區域,即三西(山西、陜西、蒙西)、新疆、蒙東和云貴地區。新疆是其中的重要地區。
雖然目前政府僅明確了15個煤化工項目的前期工作,但僅新疆一地,目前就有20個煤制氣項目已開工建設或開始前期工作。
煤化工行業“產業過?!痹缭?009年就已經被定性。
2009年,政府將煤化工列入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的名單,提出“今后3年原則上不再安排新的現代煤化工試點項目”。
“當前經濟形勢放緩,上升壓力加大,加上煤炭供求形勢低迷,庫存加大,政府對固定資產項目的審批比如煤化工項目明顯有所放松,不過,對于產業過剩的行業,政府在審批方面勢必還將保持謹慎,以防加劇行業亂局。”煤炭專家李朝林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