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網消息:“成熟一個,建設一個。”4月7日,國家發改委對外正式發布公告稱,目前已完成5個省市非糧燃料乙醇的試點評估,且可適時推進項目核準。
國家發改委的評估結論認為,湖北、河北、江蘇、江西、重慶五省市的薯類乙醇項目,利用薯類作為燃料乙醇生產原料,符合國家“非糧替代”、“不與人爭糧”的要求。
此前,糧食乙醇燃料被認為導致糧價瘋漲,但在國際油價高企的背景下,官方不得不讓薯類乙醇項目“放手一搏”。
重慶乙醇項目首次上榜
“乙醇項目通過了國家發改委的評估。”4月10日,重慶環球石化公司(下稱環球石化)辦公室主任劉毅告訴記者。
“在甘薯深加工項目上,每年可生產乙醇10萬噸。”劉毅對公司的未來發展十分看好。
燃料乙醇正成為重慶的一大熱門投資領域。除了環球石化外,目前重慶至少還有4家公司正在或計劃投資乙醇項目。
“重慶甘薯種植規模大,發展燃料乙醇生產的原料保障條件較好,應進一步落實投資主體。”這是國家發改委在報告中,認為重慶發展生物乙醇燃料的優勢所在。
據了解,重慶是全國第三大甘薯主產區,目前年產甘薯約2000多萬噸。
內外資本角逐乙醇
燃料乙醇為化解能源危機找到了一條出路,其巨大的市場空間,吸引了各地企業紛紛“試水”。
嗅覺靈敏的外資已經開始著手布局。香港建設(0190.HK)于4月1日宣布,計劃以1.634億元人民幣收購環球石化71%的股份。而本土的資本早就未雨綢繆。3月,中國糧油控股有限公司(0606KH,下稱中國糧油)執行董事兼副總經理岳國君宣布,將在廣西建設年產能30萬噸的燃料乙醇工廠,以木薯為原料,總投資13億元。岳國君同時還透露,中國糧油今年將在湖北、河北建設燃料乙醇項目。
兩年前,重慶一家投資公司曾試圖引入海外資本,專門投資重慶幾家燃料乙醇項目。“結果卻因為發改委擔心可能引發糧食緊張,項目審批未果。”
不過,重慶并沒有放棄燃料乙醇的嘗試。“根據重慶遞交的規劃,長壽和萬州成為兩大燃料乙醇生產基地。”重慶市發改委發展規劃處處長王青證實說。
前不久,國家發改委公布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一五”規劃》稱,“到2010年,以非糧物質為原料的燃料乙醇年生產能力達到200萬噸”的目標。
非糧燃料有“錢景”
由于油價大幅上漲,全球能源安全問題日益突出,各國對生物能源特別是燃料乙醇日益重視。但從2007年開始,為穩定糧價和生產,以玉米為原料的燃料乙醇一律被叫停。
但記者發現,非糧項目并未受到禁止。之所以投資乙醇項目,絕大數企業承認,是看中了國際高油價下潛存的“錢景”。
“目前國內汽油價格約比國外低40%,而用紅薯生產燃料乙醇的售價與國內汽油目前的價格相當。”劉毅堅稱,未來一旦國內油價與國際接軌,燃料乙醇行業的利潤空間將十分可觀。
除了西部重慶獲得乙醇項目外,湖北、河北、江蘇、江西各省份的報告也通過了評估。這些乙醇項目一旦商業化后,中國燃料乙醇的發展無疑將會加快。
“此次通過評估的省份各有優勢。”清華大學新能源技術研究所副所長李十中認為,優先推進上述5個省市生物燃料乙醇產業發展,能為中國薯類燃料乙醇商業化探索可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