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7年11月雙方簽約迄今,中俄天津東方石化千萬噸煉油、百萬噸乙烯項目仍未有開工跡象。據中國網記者了解,原油價格一直談不攏是主因,而這又成為俄羅斯能否向東方石化供給原油的關鍵。除價格因素外,國內煉廠煉油環節持續虧損也成為阻礙中俄東方石化開工的原因之一。
據天津當地多位接近此項目的人士透露,雖中俄東方石化千萬噸煉油百萬噸乙烯項目的前期申辦手續陸續獲批,但該項目迄今仍未開工,具體開工時間尚不得而知。
不過假設中俄東方石化煉油項目在未來得以開建,那么它也錯過了最好的市場機會,國內過剩的煉油產能也將對東方石化施壓。
東方石化五年馬拉松
中俄雙方五年間圍繞東方石化煉油項目多次協議規劃,但往往都落于紙面。
2006年3月,中俄雙方簽署了《關于中國、俄羅斯成立合資企業深化石油合作的基本原則協議》。作為這一協議的產物,2007年11月底,中俄東方石化(天津)有限公司就在天津注冊成立,中石油、俄石油分別占股51%和49%的股權。中俄合資公司將建設運營位于天津的1000萬噸大煉油、百萬噸乙烯項目,項目總投資將高達40億美元。
2009年10月,中俄雙方簽署《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與俄羅斯石油股份公司關于推進上下游合作的諒解備忘錄》,據此前多家媒體的報道,該備忘錄的一個內容就是,雙方同意在中俄“貸款換石油”每年1500萬噸原油供應的基礎上,再追加1000萬~1500萬噸的原油供應。而這部分原油將主要供給東方石化,石油價格將參照當時的國際市場價格確定,隨即東方石化開工日期便被不斷提上議程,有2010年、2011年、2012年等不同版本。
7月20日,據天津市南港新區的一位人士透露,目前東方石化在天津濱海新區南港區的千萬噸煉油仍未開工,還在做一些前期的手續。7月23日中石油一位人士對中國網記者表示,目前東方石化的前期工作正在進行,據他透露各主管部門對該項目已基本放行,但開工日期仍不能定。
這個延續五年談判數次的中俄煉廠項目為何遲遲不能開工?這個項目又能何時開工?
價格談不攏開工不確定
2009年時中俄雙方簽訂了一項備忘錄,備忘錄中表示,俄羅斯供東方石化的原油按國際市場價格定價。目前看來,雙方對備忘錄所定的價格似乎有變。
7月23日一位消息人士對中國網記者表示,俄羅斯給東方石化煉油項目的原油供應雙方沒有談攏,可能最終要歸結到價格上。據記者了解,中石油希望借助中俄原油管道開通之際,將俄羅斯輸往中國每年1500萬噸原油再增加1500萬噸左右,而增加的部分用來供給雙方合資東方石化的煉油項目。上述消息人士表示,中石油希望與俄羅斯石油公司簽訂一個相對比較固定的供應原油價格,但俄方則要求按國際市場的原油價格定價。
中國石油大學教授郭海濤對中國網記者表示,事實上中俄原油管道的貸款換石油模式已經非常成熟,雙方對此形成的價格也比較滿意。他認為,中俄原油管道的石油價格按照一
個價格公式確定,公式中包括相應的調整系數,運費和關鍵的基準價。
上述多位分析人士認為,中石油可能要求俄方還是按照此前確定的供油價格或簽訂長協價為東方石化供油,但俄方則堅持跟隨國際原油價格定價。
不過就算中俄談妥,國內煉廠煉油環節的盈虧情況也成為左右這筆生意何時開工的關鍵。上述中石油人士認為,目前國內煉廠煉油環節普遍虧損,化工產品價格大幅下跌,新煉油化工項目也需慎重考慮上馬時間。
煉油虧損產能過剩壓頂
目前來看,未來東方石化煉油項目若能開建,它將面臨著兩個問題,一是中石油自身銷售體制帶來的間斷性煉油虧損,其二便是中國煉油產能過剩的巨大壓力。
中石油銷售體制規定,煉廠只負責生產而不負責銷售,東方石化的油品大部分將被納入中石油銷售體系。廣東省油氣商會油品部部長姚達明認為,目前中石油和中石化的銷售體制往往讓煉油環節虧損,而成品油銷售環節盈利,即上下游盈利,中游虧損。如中石化的往年財報均顯示,若煉油環節虧損但成品油銷售環節往往盈利。
據介紹,兩大油企煉廠產出的汽柴油形成出廠價、銷售大區購得后形成調撥價,省銷售公司形成批發價,以此層級加價,到加油站環節最終形成零售價,也是能達到的最高價。
據卓創資訊7月23日提供數據顯示,同是中外合資的大連西太平洋石化的93#汽油出廠價為8215元/噸,此價格與國內其他煉廠出廠價基本相同。當天大連93#汽油的零售價合計約
為8967元/噸,出廠價與當地零售價相差至少700元/噸。
供給東方石化的俄羅斯原油價格未定成為阻礙煉廠開工的主要原因,而目前國內煉廠普遍虧損的狀態又間接影響了這座煉廠的前途。隨著中外合資煉廠的陸續簽約開工,中俄東方石化面對的上述問題對多數合資煉廠仍具普遍意義:納入到兩大油企的銷售體制,合資煉廠產品銷售得以保證,但利潤難保;而自建零售渠道雖利潤歸己,卻需獨面風險。
從長遠看中俄東方石化顯然錯過了早上馬搶先機的好機會。
據卓創資訊提供給中國網的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7月份,我國的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已從2000年的2.76億噸、2005年的3.245億噸,猛增到5.86億噸,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煉油國,是新世紀以來全球煉油能力增長最快的國家。這導致的后果就是產能超出消費能力。如果按柴油38%的收率,汽油按18%的收率計算,5.86億噸的產能會生產出2.23億噸柴油、1.05億噸汽油。
但2011年全年中國柴油表觀消費量為1.67億噸,汽油表觀消表觀費量為0.77億噸。
據卓創數據,截至到2011年7月份,我國主營煉廠原油一次加工能力仍將有1.79萬噸的擴張產能將陸續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