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巖氣的發現,為人類打開了一扇新的能源大門,也令全球的能源結構、價格機制、氣候政策、地緣政治受到重新審視。我國頁巖氣資源潛力大,陸域頁巖氣地質資源潛力為134.42萬億立方米,據估測,其總可開采儲量高達25萬億-36萬億立方米。
昨天,耶魯大學環境保護問題研究所攜手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發布《借鑒國際經驗:中國頁巖氣資源環境友好開發之路》報告,指出我國應當考慮的重要管理措施,以期建立一套健全完善的頁巖氣開發利用的管理框架。
1
已在頁巖氣開發實驗區鉆井62口
在今年3月,國家能源局便推出了雄心勃勃的計劃,提出頁巖氣產量在2015年將達到65億立方米,而到2020年的產量更高達600億-1000億立方米。
在宣布這些計劃的幾個月前,國務院批準了國土資源部的申請,決定將頁巖氣與常規油氣開發區別對待,從而消除造成目前頁巖資源勘探權僅掌握在中國幾家大型國有油氣企業手中的法律障礙。隨著國務院2011年12月正式批準了這項申請,以及《頁巖氣開發十二五計劃》于2012年3月出臺,各方對頁巖氣行業的期望值亦水漲船高。
國家能源局局長劉鐵男早前介紹,目前我國已經在頁巖氣開發實驗區鉆井62口,其中24口井獲得工業氣流。
依據發展規劃,到2015年我國將基本完成全國頁巖氣資源潛力調查與評價,建成一批頁巖氣勘探開發區,初步實現規模化生產,頁巖氣產量達到65億立方米/年。在技術方面,2015年我國要突破頁巖氣勘探開發關鍵技術,主要裝備實現自主化生產,形成一系列國家級頁巖氣技術標準和規范,建立完善的頁巖氣產業政策體系,以期為“十三五”頁巖氣快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在世界上,美國率先進行頁巖氣的勘探開發,并在近年實現技術突破,帶動國內天然氣產量飆升,能源對外依存度不斷下降。2010年全美頁巖氣產量達到1379.2億立方米,占美國天然氣產量的23%。2011年全美頁巖氣產量超過1700億立方米,遠超中國常規天然氣1011.15億立方米的年產量。有專家甚至預言,美國將憑借頁巖氣實現能源獨立,稱之為美國的“頁巖氣革命”。
“根據測算,到2020年,我國頁巖氣開采將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年產量有望達到1000億立方米以上,這將成為中國改變一次能源結構的良機。”國土資源部油氣資源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張大偉說。
2
呼吁建立開發利用的管理框架
水平井鉆井和水力壓裂法(或稱壓裂法)是頁巖氣開采的核心技術。在美國,超過一半的天然氣都是通過壓裂法開采獲得的,而該方法的普及度也隨著頁巖氣在天然氣所占比重不斷上升而迅速增加。在此流程中,化學物質夾雜著大量水(該混合體稱為“壓裂液體”)以及泥沙,被高壓注入地下井,從而壓裂鄰近的巖石構造擴張裂口,使天然氣能夠流入井中以便收集。這些活動可能會對環境和人類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其中包括水體污染,空氣污染和土地破壞等。由于這些不確定因素,美國紐約州和特拉華盆地區在這些影響下被進一步研究前叫停了在該地區的水力壓裂項目。在頁巖氣開發的每個階段:勘探、生產、加工和配送都必須采用適當的技術和保障措施以保護珍貴的水和空氣資源,并且確保居民的健康。
在美國,根據頁巖構造的地質特性,一次水力壓裂作業可能就需要一千多萬升的水耗。這將限制水資源匱乏地區頁巖氣的開發以及當地的水資源供應,正如德克薩斯州鷹灘頁巖構造區遭遇多年大旱所經歷的尷尬。此外,頁巖氣開采絕對會對當地水文以及野生動物棲息地產生重大影響,因為它關系到是否能夠保持對于當地水流和湖泊生態而言至關重要的季節性徑流變化。
對此,報告提出,美國地下灌注控制項目對進行液體地下儲存或處置的灌注井施工、運營和關閉進行監管。《安全飲用水法》包含了適用于美國地下灌注控制項目的相關條文規定,根據地下井的功能和運營特點進行相關管理。盡管中國從20世紀70年代就開始進行灌注井實驗,目前卻仍未建立確保將廢水灌注到地下井而不會威脅到地下水的監管框架。
報告同時認為,應該要求全面披露水力壓裂液體的化學成分,以便負責監管地下水和地表水源質量的政府機構,例如環保部,水資源部以及國土資源部,可以開展適當地管理風險。
3
打一深口井需要3億人民幣
除了環境制約,頁巖氣的開發具有初期投入大、開發成本高、回收周期長等特點。
頁巖氣的每米直井和水平井的開采成本分別為2萬美元和3萬美元,打一口3000米深的氣井,需要投入超過3億元人民幣。
國土資源部油氣資源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張大偉早前對南方日報記者說,中國頁巖氣勘探開發起步晚、差距大。主要問題就包括市場未完全放開。美國經驗表明,實行投資主體多元化,形成有序競爭機制,在頁巖氣勘探開發中具有顯著效果。同時頁巖氣勘探開發初期,風險大、成本高,需要政府在財稅方面給予一定支持,當形成規模和市場完善后取消財稅支持。但目前中國扶持激勵政策尚未出臺。
但同為頁巖氣大國,中美之間仍有較大差距,不單表現在技術層面,更表現在市場開發機制方面。
“中國管網設施建設滯后,且已有管網設施在第三方準入、市場開放等方面體制不順、壟斷經營,缺乏政策支持。隨著頁巖氣規模開發,基礎設施不足等問題將會成為制約頁巖氣開發利用的瓶頸。”張大偉說。
美國發達的天然氣管網大大降低了頁巖氣開發利用成本。與美國相比,中國管網設施建設滯后,且已有管網設施在第三方準入、市場開放等方面體制不順、壟斷經營,缺乏政策支持,不利于頁巖氣開發利用降低成本。隨著頁巖氣規模開發,基礎設施不足等問題將會成為制約頁巖氣開發利用的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