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我國將有近600萬噸新建甲醇裝置投產,總產能預計逾5200萬噸。甲醇產能過剩進一步加劇,今年上半年甲醇裝置平均利用率不足55%。然而,一些焦化企業仍將焦爐煤氣綜合利用鎖定在制甲醇上。因此,我們呼吁焦化企業要綜合分析,謹慎投資焦爐煤氣制甲醇項目。”在8月14日河北省石化產業發展形勢分析會上,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會長佟加安呼吁。
據了解,“十一五”期間,我國焦爐煤氣綜合利用水平快速提高,10萬噸/年規模級焦爐煤氣制甲醇得到迅速發展,20萬噸/年、30萬噸/年規模級裝置也相繼投產,并逐漸成為我國焦爐煤氣制甲醇裝置的主流。
會上,業界專家馮世良認為,焦爐煤氣制甲醇項目之所以如此快速發展,不僅在于該項目屬于循環經濟和節能減排項目,而且生產成本比煤制甲醇每噸產品可減少1100~1200元,比天然氣制甲醇每噸產品減少800~1000元。按照《焦化產業準入條件》的要求,“十二五”期間我國新建焦爐煤氣制甲醇裝置規模不得低于10萬噸/年。據了解,“十二五”以來國內已建成和在建的焦爐煤氣制甲醇產能已達到了1000萬噸。
然而,現在焦爐煤氣制甲醇的優勢已因甲醇產能過剩而變得越來越弱。10年前,甲醇價格是4300元/噸,10年后的今天,已降低至2450元/噸。國內甲醇市場持續低迷,銷售價格與產品成本出現倒掛,眾多甲醇企業開工不足,新產能不能完全釋放。加之國外廉價甲醇的大量進口,以及國內勞動力成本和原材料價格上漲,甲醇企業度日艱難,普遍處于虧損狀態。
“即使焦爐煤氣制甲醇存在投資風險,也不能不利用焦爐煤氣而重新點‘天燈’。其實,近年來,我國在開發利用焦爐煤氣技術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探索,綜合利用的途徑還是很多的。”廊坊市晉盛節能技術服務公司特聘專家蔡軍說。
據蔡軍介紹,焦爐煤氣除了可生產甲醇,還能用做氣體燃料,是民用煤氣和其他工業生產的重要氣源。焦爐煤氣還可以發電,其運行與管理簡便,生產作業時間長,企業收益穩定。在我國,隨著氫電池開發、應用成本的降低,利用煉焦煤氣提氫將成為焦爐煤氣資源化利用的新亮點。焦爐煤氣用于生產直接還原鐵,可以大大降低煉鐵過程對煉焦煤和焦炭的消耗。此外,焦爐煤氣作為化工原料生產合成氣,可拓展到生產化肥、二甲醚、提取甲烷制LNG和合成甲烷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