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網消息:上周,參加福建省宣傳可再生能源法、推動可再生能源規模化發展研討會的各路專家建言,福建在開發可再生能源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應先行先試,努力加快規模化發展步伐。
風力發電前景廣闊
風力發電技術成熟,是當前最適宜規模化發展的可再生能源。專家認為,福建風能資源十分豐富,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
中國水電工程顧問集團公司專家委員會委員、研究員施鵬飛說,風電的突出優點是環境效益好,不排放任何有害氣體和廢棄物,拆遷移民量較少。風電場雖然占地大,但是風機基礎和道路實際使用面積很小,不影響農田和牧場的正常生產。而且多風的地方,往往是荒灘或山地,建設風電場同時也開發了旅游資源。
激勵太陽能熱水器產業
太陽能是人類可利用的最豐富的能源。太陽能技術主要應用于發電、供熱等。目前,太陽能光伏發電成本較高,太陽能熱發電處于試點示范階段,太陽能空調尚處于研發期,只有太陽能熱水器技術較成熟。
近10年來,我國太陽能熱水器安裝量年均增長29%,去年安裝量達2340萬平方米,共有3000家太陽能熱水器生產商。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發展中心副研究員胡潤青說,已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實施太陽能熱水器強制安裝政策,去年,海南、深圳、濟南、南京、武漢等地開始在12層或9層及以下的民用建筑,包括住宅建筑,賓館、餐廳等公共建筑,實施強制安裝。太陽能熱水器是我國唯一有可能在近期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的可再生能源技術,應得到大力扶持,盡快納入建筑節能政策體系。
“要充分利用建筑資源,向建筑要能源。”國家住宅與居住環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太陽能建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仲繼壽分析說,按30%的屋頂面積可以利用,可安裝太陽能熱水系統20億平方米,替代煤炭約3.2億噸標準煤,相當于目前我國能源消費量的1/8。
省建筑科學研究院建筑節能與設備研究所所長黃夏東建議,福州、廈門、泉州和漳州4個城市,9層及9層以下具備太陽能集熱條件的居住建筑,在設計階段應考慮太陽能熱水器位置及與建筑一體化形式,并按設計要求安裝和驗收。
沼氣工程變廢為寶
福建大中型沼氣技術開發較早。2001年以來,為治理閩江和九龍江水體污染,我省進行大規模沼氣工程建設,走在全國前列。到2005年底,除廈門市外,全省累計建成養殖場沼氣工程519處,年處理糞便污水1132.4萬噸,年產沼氣2453萬立方米,集中供氣4529戶,沼氣發電裝機容量1265千瓦,生產商品肥料55.49萬噸。2006—2007年,又有近百處大中型沼氣工程投入運行。
省能源研究會秘書長郭祥冰說,我省沼氣技術已從單純的能源利用發展成為具備污染治理、能源生產、生態農業發展多種功能,但目前主要著眼于環境效益,綜合利用效益相對較差。他建議,要堅持環境治理與能源利用并舉,推進沼氣產業發展。
產業化發展生物柴油
生物柴油是清潔的可再生能源,是優質礦物柴油代用品。據不完全統計,我省現有萬噸以上生物柴油生產企業6家,去年底已形成年生產能力約30萬噸,實際生物柴油產量15萬噸左右。目前,我省生物柴油生產技術和生產規模都位居全國前列。
生物柴油的原料包括廢油脂和木本油料。據資源條件調查與資源量估計,我省年廢油脂資源量約34.5萬噸,其中,大中城市餐飲廢油量約7.5萬噸,肉類生產動物廢油脂量約17萬噸,榨油廠產生皂腳—酸化油約5萬噸,陳化油等每年產生量5萬噸以上。專家提出,應建立完善的廢棄油脂收集、處理體系,實行專營和強制收購,減少原料油流失;逐步建立生物柴油市場準入與銷售服務體系,推動我省合格生物柴油產品準入國有主銷售系統,并根據市場油價波動情況,設定保底價,減少生物柴油企業生產風險。
“優越的地理和自然條件,為我省發展生物柴油提供了較豐富的資源稟賦。”省能源研究會副秘書長王長平分析說,我省大部分地區氣候溫熱潮濕、雨量充沛,水熱條件和土壤條件有利能源林植物的生長,全省油料植物有80多科400多種,其中44種野生油料樹種含油量比較豐富,生物柴油木本油料資源量為184萬噸。目前,我省可開發或可改造為能源林的面積有90萬公頃,占現有林地面積的1/10,可以海西建設為契機,以替代石油、構建能源安全體系為動力,以生態文明和新農村建設為支撐點,加快推進生物柴油產業化發展。
中國科學院研究員肖炘說,發達地區或國家均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生物液體燃料發展戰略目標,如歐盟2010年生物燃料將占交通燃料份額的6%。當前,制約我國生物柴油產業化的最大障礙,是原料不足、價格不具競爭力,因此,應加快尋找廉價原料,建立吃干榨盡的新一代工業生物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