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重慶市有關部門獲悉,《重慶市化學工業三年振興規劃》正式印發,提出在未來3年內,重點發展十大百億級化工產業鏈,到2015年化學工業總產值達到2000億元,年均增長23%。
重慶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重慶的化學工業具備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堅實基礎。首先,重慶及周邊地區天然氣、頁巖氣、鹽鹵資源相對豐富。其次,重慶的水、電、天然氣、蒸汽、土地、勞動力等生產要素綜合成本比沿海地區低30%左右,綜合競爭優勢明顯。經過60多年的發展,化學工業已成為重慶市六大支柱產業之一。2011年,重慶市共有規模以上化工企業298戶,實現工業總產值902億元,基本形成了長壽、涪陵兩大化工基地和萬州等特色化工集中區,初步實現天然氣化工、石油化工、氯堿化工等產業耦合發展。但重慶化學工業發展也面臨一些現實問題:產業結構不盡合理,高附加值產品所占比重低;節能減排任重道遠,能耗仍然偏高;企業利潤率偏低。
為此,《規劃》提出:未來3年,重慶市將布局10條百億級化工產業鏈,重點發展煉油石化、天然氣化工、化工新材料、精細化工四大產業板塊;優化產業空間布局,實現化工產業集聚發展;推進企業聯合重組,培育一批骨干企業集團;加快先進技術開發與應用,提升行業核心競爭力;加快建設進度,著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推行清潔生產和節能減排,確保安全生產。
另據記者了解,同期出臺的《重慶市能源工業三年振興規劃》和《重慶市材料工業三年振興規劃》,對該市的能源工業新材料產業發展進行了規劃部署。未來3年重慶市能源工業的發展思路是:建立以電力為核心的可靠、經濟、清潔、低碳的多元化重慶能源保障體系,爭取到2015年,實現能源工業總產值2000億元。全市煤炭產能穩定在4000萬噸左右,電力裝機達到2200萬千瓦,天然氣開采量達120億立方米,油品輸入量達860萬噸。
未來3年重慶市材料工業發展的總體路徑是:圍繞龍頭企業升級發展,到2015年形成鋁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玻璃纖維及復合材料、銅材料、玻璃及深加工等7大百億級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