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成品油“二連漲”按時調整,汽柴油超500元/噸的漲幅使得煉廠利潤增加,“兩桶油”等旗下煉廠煉油積極性上升,作為煉油附屬產品的液化氣供應量也維持較高水平。但終端需求相對一般,天然氣等新興能源不斷蠶食市場份額,內需不振的液化氣市場“金九”明顯褪色。
據中新網能源頻道了解,在中東局勢動蕩引發市場對原油供應的擔憂等利好因素帶動下,原油進入三季度以來震蕩推高,對液化氣市場心態形成強勁支撐。而且遠東地區液化氣需求較為理想,但中東供應并不十分充足,大多供應合同戶,市場現貨供應量較為有限,加之前期超跌,因此8、9月份,進口氣成本出現連續暴漲局面。
不斷上漲的進口氣成本對國內進口氣行情形成較大支持,在“金九銀十”大宗商品的傳統黃金時間,國產液化氣也在業界的滿懷期待中,帶來價格震蕩推升的較好開局。
9月11日凌晨,發改委按時上調成品油價格,其中汽油上調550元/噸,柴油上調540元/噸。根據國家規定,液化氣最高出廠價格按照與供軍隊等部門用90號汽油供應價格保持0.92:1的比價關系確定,照此推算,液化氣最高出廠限價為8132.8元/噸,較原先最高限價大幅上調506元/噸。
可是暴漲的液化氣最高出廠限價卻沒有給液化氣市場帶來持續上揚行情。供應不減,內需難振,天然氣等新興能源又不斷蠶食市場份額,液化氣行情反而出現膠著。
8、9月份本來是煉廠集中秋檢的月份,但據金銀島監測數據顯示,9月份我國主營煉廠原油計劃加工量整體呈現上漲之勢,僅個別煉廠因9月天數較8月少一日,且部分煉廠有裝置檢修的安排,所以原油加工量出現下跌,因此液化氣作為煉油產業鏈的附屬產品,產量也維持在較高水平。
但在天然氣等多種新興能源的崛起下,傳統的液化氣市場份額不斷被蠶食,民用市場的縮窄,加劇了上游煉廠的出貨壓力,下游的三級站的出貨也呈現放緩趨勢,延遲了液化氣的銷售周期,變相的放大了補貨周期的間隔時間。
卓創液化氣分析師陳雨浩介紹說,以金陵石化為例,同比去年同期數據來看,11年9月份金陵平均日走量在830噸,而今年同期日均走量僅在366噸,同比下滑僅56%。據下游三級站業者介紹,去年其滿庫狀態,僅一月多一點就需要進行補貨,而今年散的周期拖長,同樣滿庫,要二個月甚至是更長時間才能再次進行補貨。
雖然“金九”良好的開局給予業者較大信心,但是隨著利好消化結束,主要供需矛盾顯現以后,已經在價格較高位置的液化氣將面臨上下兩難,膠著震蕩的局面,陳雨浩說。(史建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