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減少對石油的依賴以及出于加強環境保護考慮,近年乙醇汽油等替代能源在我國迅速發展,“十一五”末期,乙醇汽油實際消費量已經高達1500-1700萬噸,目前更是在我國黑龍江、山東等10省使用。但隨著清潔替代能源的發展,乙醇汽油現有工藝生產成本高、利潤低及與民爭糧等弊端日益凸顯,廣泛推廣有擱置隱憂。
黑龍江等10省推廣使用 “十一五”消費量約1700萬噸
為了擺脫石油依賴以及加強環境保護,以水稻、玉米、高粱等糧食作物為主要原料的乙醇汽油在本世紀初開始嶄露頭角。
而且乙醇汽油辛烷值高、抗爆性好,添加乙醇可以較為有效地提高汽油的抗爆性。另外汽油中添加乙醇可以有效地降低汽油尾氣中有害物質的排放。研究表明使用E10汽油,汽車CO、為燃燒烴類排放量分布減少了約30%和10%。
因此國內的乙醇汽油在2001年4月開始逐漸推廣。并呈現出從糧產區向非糧產區過渡;由北方向南方過渡局面。2004年2月,國度發改委聯合8個部委共同印發了《車用乙醇汽油擴大試點方案》戰《車用乙醇汽油擴大試點工作實施細則》的通知,其中規定:變性燃料乙醇必需由國度批準的企業背責生產,而車用乙醇汽油指定中石油戰中石化兩大公司背責供應,并特地指出,中石油、中石化兩大公司的組分油戰變性燃料乙醇可以按市場價格通功互供的形式完成市場調節。
國家政策的支持,使得乙醇汽油的推廣順利進行,據卓創提供數據顯示,“十一五”末期,乙醇汽油封閉消費區的汽油消費能力大約在2100-2200萬噸,而實際的乙醇汽油消費大約在1500-1700萬噸。
據中新網能源頻道了解,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南、安徽、廣西6省,山東7市、湖北9市、河北6個地區、江蘇5市等10省已發展為我國強制推廣乙醇汽油的基地。
生產成本高等弊端逐漸顯露 大范圍推廠遇阻
據了解,目前國內10個省使用的乙醇汽油,是將95%的工業乙醇經過脫水后,將純度提煉到99%,再將這種純乙醇按1:9的比例與汽油調配,形成車用工業乙醇汽油。
而且乙醇還需要添加一定的添加劑才能成為乙醇燃料與汽油調和成乙醇汽油,另外主營煉廠為調和乙醇汽油需要配套的加工裝置,與高清潔汽油相比,其生產成本較高,主營利潤較小的不利因素逐漸顯現。
卓創資料顯示,截至目前我國燃料乙醇供應的企業僅有五家,負責中石化、中石油調配乙醇用的乙醇燃料。其中包括:河南天冠燃料乙醇有限公司、吉林燃料乙醇有限責任公司、黑龍江華潤酒精有限公司、徽豐原生化股份有限公司以及2012年剛剛獲得燃料乙醇定點采購資格的山東龍力生物(002604)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乙醇資源配置也得不到保證。
另外,動力性欠缺、腐蝕性大、熱值低導致耗油增加等問題也一直客觀存在。隨著耕地的逐漸減少,糧食作物資源趨緊,能源范疇的討論漸趨激烈,中國社會反對乙醇汽油的呼聲越來越高。
重慶開發出先進生產技術 或拯救乙醇汽油未來
在乙醇汽油推廣不斷遭遇阻力的時候,日前重慶市發改委再生能源辦發布的一則消息,讓大家隱約看到了乙醇汽油的未來。
據報道稱,重慶自主研發的車用工業乙醇汽油試驗項目日前通過國家產業化技術驗收。工藝是通過添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復合添加劑,將95%的工業乙醇調配成變性乙醇,按1:9的比例與汽油調配,形成一種新的車用工業乙醇汽油。通過這種制備方法,省去了工業乙醇脫水環節。而一噸工業乙醇脫水,成本至少在500元左右。
中宇資訊分析師張永浩表示,目前社會單位報價乙醇汽油較之普通無鉛汽油低50-100元/噸左右。東北主營乙醇汽油與華東主營普通汽油之間價差在100-200元/噸,因此如果成本降低500元,乙醇汽油較之傳統汽油將有價格優勢。
作為替代能源,乙醇汽油仍有一定發展前景,但必須摒棄以水稻、玉米、高粱等糧食作物生產燃料乙醇的方式,并遵循我國能源發展不能與人爭地、爭糧的原則,卓創分析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