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氟化工產業近十年的發展可謂濃墨重彩。十年間,我國氟化工產業規模成倍擴大,成為全球氟化工最大的生產和消費國,在關鍵技術和重大裝備上的自主技術創新以及在民用領域的拓展上取得了突出成就,并為保護臭氧層、履行國際公約作出努力和貢獻。
中國氟硅有機材料工業協會理事長季剛告訴記者,進入21世紀、特別是“十一五”以來,伴隨著我國經濟的穩步高速增長,我國氟化工產業積累了40多年的技術能量開始迸發,氟化工產品開始從神秘的軍工領域大踏步地進入高新技術的民用和工業領域,廣范應用于電子信息、紡織、冶金、醫藥和農業等,產業規模也因此有了跨越式的發展。十年間,氟化工產業產值始終是以GDP增速的1.5~2倍的速度增長,2011年我國氟化工企業達1000家以上,氟化工產品總產能已經達到400萬噸,總產量300萬噸,占世界總量的40%~50%,其中有6個產品產量已經位列全球第一,建立起了品種較多、門類齊全的完整的產業體系,可以滿足內市場基本需求。
近十年的氟化工產業發展,可圈可點的不僅僅是產能成倍增長和產業規模的擴張。更值得稱道的還有我國氟化工產業在關鍵技術的自主創新、新產品的工程化和產業化以及重大裝備的開發上,通過自主知識產權技術開發和產業化,我國氟化工行業整體技術水平快速提升,在主流產品和基礎產品上我國的生產技術已經接近國外先進水平。截至2010年,氟化工行業已經建成4個國家級技術中心和3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據中國氟硅有機材料工業協會高級顧問岳潤棟介紹,過去的十年,我國氟化工行業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淘汰作為制冷劑等用途的全氯氟烴(CFCs)和含氫氯氟烴(HCFCs),消耗臭氧層物質(ODS)替代品的研究開發基本上保持了與國際同步。我國開發成功了適合自身特點的ODS替代品生產工藝路線,工程化技術能力也大大提高,已具備提供萬噸級ODS替代品工程設計的能力,產品質量也達到同類產品的國際水平。至2010年全國ODS替代品的生產規模超過100萬噸,成為全球的過渡替代品生產大國。
在氫氟酸的生產上,我國打破了關鍵設備依賴進口的局面,解決了反應轉爐的腐蝕問題,2007年氫氟酸生產裝置單套能力達到2.5萬噸/年,技術裝備水平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我國含氟聚合物及配套單體產能規模也不斷擴大,聚合工藝和工程放大技術更是有了新的突破,開發出許多新的牌號,產品質量有較快提高。2002~2010年,8家企業的聚四氟乙烯(PTFE)項目相繼投產,到2010年國內生產能力達到6萬多噸,產量約4.6萬噸,成為全球第一大生產和消費國。在產品結構上,氟樹脂中可熔融含氟共聚物的品種和產量有了較快發展,一批高品質的產品不斷進入市場。值得一提的還有山東東岳集團打破國外技術封鎖,研發成功全氟離子膜制備技術,填補了我國含氟功能材料領域的多項空白,結束了我國氯堿工業長期受制于人的歷史。
在此期間氟橡膠也得到快速擴張,到2010年末,我國氟橡膠生產企業已達6家,生產能力約8000噸,產量約5900噸。氟樹脂和氟橡膠規模的擴大,使得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氟聚合物生產和消費大國。
在談到氟化工產業未來的發展時,季剛充滿信心:“盡管目前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十分困難和復雜,但是作為一個資源、技術和資金密集型的產業,氟化工產業在困境中依然彰顯了發展實力。‘十二五’期間氟化工產業的發展動力將更加強勁,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都離不開氟化工產業的支持。為此,氟化工產業的發展一定盡快完成調結構和轉方式,在更高的起點上合理規劃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