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煤炭行業或將告別利潤居高的“黃金十年”。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吳吟11日在“2012中國國際煤炭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今年以來,中國煤炭生產維持較快增長勢頭,但煤炭消費增速放緩,庫存居高不下,形成“供大于求”局面。
數據顯示,2012年1-8月,中國全國煤炭產量25.7億噸,同比增加1.08億噸,增長4.4%。同一時期,全國煤炭消費總量27.1億噸,同比增長1.4%,增速同比回落8.7個百分點。煤炭供應繼續增長,但煤炭消費增速放緩。
此外,煤炭庫存過高的局面已持續一段時間。截至9月底,中國重點發電企業存煤9032萬噸,存煤可用天數29天,同比增加12天;北方七港存煤2509萬噸,同比增長了97.9%。
究其原因,吳吟認為,目前鋼鐵、建材、電解鋁等高耗能行業產能過剩,難以再持續高速增長,將進入穩定發展階段,煤炭需求增速必然回落。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客觀上發展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非化石能源,也降低煤炭消費強度。
吳吟稱,過去10年來,煤炭產量年均增長約2億噸,在人均可采儲量少、礦井自然災害日趨嚴重、科學產能不足、生態問題突出的情況下,“煤炭這種高強度開采不可持續”。目前的煤炭形勢,總體上符合國家轉方式、調結構的宏觀調控取向。
同煤集團董事長張有喜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認為,像去年煤炭業出現“暴利”的現象不會長久。現代化的能源企業應“以煤為基”,多元化發展。
張有喜說:“現階段來說,光靠煤炭本身的競爭已經無法滿足國際化的可持續發展”。
目前,中國全國市場煤價處于低位。10月初,秦皇島港5500大卡動力煤市場價格為每噸635元,比年初下降165元。
為此,吳吟表示,煤炭價格適度回歸,有利于緩解煤電矛盾。但煤價過低,煤礦盈利能力不足,將影響安全投入、環境治理和改善民生,不利于煤炭工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最終受影響的還有下游產業。
目前,中國官方針對煤炭行業“轉冷”已有對策出臺。國家將積極引導各產煤地區和煤炭企業合理組織生產,按照2012年全國煤炭產量36.5億噸的預期目標,將全國煤炭產量增幅控制在4%以內,并完善相關政策措施,防止煤炭市場大起大落,保障國民經濟平穩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