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4月30日,大慶油田采油十廠生產原油32.2927 萬噸,完成年度計劃33.6%,穩產形勢良好,走出“三低”油藏“有儲量而沒產量”的怪圈,老油田依然保持著應有的活力。
采油十廠結合 “三低”油藏儲層特點,從外圍油田的發展戰略出發,打破常規,加大科研投入力度,針對油田發展的瓶頸問題進行科研攻關,不斷創新,一批成熟技術撬開了“三低”油藏封閉的大門,采收率有了穩步的提高。
轉向壓裂技術,使老井“梅開二度”。對儲層進行改造的轉向壓裂技術可以根據儲層平面和縱向上的非均質性,及不同區域、層位動用程度存在的差異,使壓裂產生的裂縫相對原有裂縫在方位上發生偏離、轉向,從而新縫溝通剩余油富集區使低產井不低產。目前,十廠已在102口老井上實施轉向壓裂技術,累計增油5.6萬余噸。這一技術已經成為提高十廠老井壓裂增產幅度,延長有效期,實現老井挖潛的主要技術。
高強化學堵劑封堵高含水層位,使“死井”“活起來”。十廠共有392口高含水井,因地質關閉,稱為“死井”。科研人員開展了高含水井堵壓工藝技術研究,用高強化學堵劑封堵高含水層位的人工裂縫,然后實施壓裂產生新的人工裂縫,以此達到增油目的。在2006年現場試驗取得較好增油效果的前提下,科技人員進一步對部分高含水油井展開技術攻關,細化了選井選層條件。這項“起死回生術”讓30口“死井”“活起來”。每年每口單井多出油600多噸。
蒸汽采油技術首次應用于高黏低滲稀油油藏,使稠油井加入產油井行列。朝陽溝油田屬低滲、特低滲透高黏度稀油油藏,流度較低,原油在油層內部滲流阻力較大,影響開發效果。科技人員將蒸汽采油技術首次應用于高黏低滲稀油油藏,在開展了現場實驗、數值模擬及蒸汽采油配套技術研究的基礎上,不斷擴大蒸汽驅油試驗規模,注汽井已增加到3口,井組累積增油效果顯著。這一新技術,打破了國內蒸汽采油技術界限,為低滲透高黏度稀油油田提供了一種提高采收率的新技術、新方法。
采油十廠結合 “三低”油藏儲層特點,從外圍油田的發展戰略出發,打破常規,加大科研投入力度,針對油田發展的瓶頸問題進行科研攻關,不斷創新,一批成熟技術撬開了“三低”油藏封閉的大門,采收率有了穩步的提高。
轉向壓裂技術,使老井“梅開二度”。對儲層進行改造的轉向壓裂技術可以根據儲層平面和縱向上的非均質性,及不同區域、層位動用程度存在的差異,使壓裂產生的裂縫相對原有裂縫在方位上發生偏離、轉向,從而新縫溝通剩余油富集區使低產井不低產。目前,十廠已在102口老井上實施轉向壓裂技術,累計增油5.6萬余噸。這一技術已經成為提高十廠老井壓裂增產幅度,延長有效期,實現老井挖潛的主要技術。
高強化學堵劑封堵高含水層位,使“死井”“活起來”。十廠共有392口高含水井,因地質關閉,稱為“死井”。科研人員開展了高含水井堵壓工藝技術研究,用高強化學堵劑封堵高含水層位的人工裂縫,然后實施壓裂產生新的人工裂縫,以此達到增油目的。在2006年現場試驗取得較好增油效果的前提下,科技人員進一步對部分高含水油井展開技術攻關,細化了選井選層條件。這項“起死回生術”讓30口“死井”“活起來”。每年每口單井多出油600多噸。
蒸汽采油技術首次應用于高黏低滲稀油油藏,使稠油井加入產油井行列。朝陽溝油田屬低滲、特低滲透高黏度稀油油藏,流度較低,原油在油層內部滲流阻力較大,影響開發效果。科技人員將蒸汽采油技術首次應用于高黏低滲稀油油藏,在開展了現場實驗、數值模擬及蒸汽采油配套技術研究的基礎上,不斷擴大蒸汽驅油試驗規模,注汽井已增加到3口,井組累積增油效果顯著。這一新技術,打破了國內蒸汽采油技術界限,為低滲透高黏度稀油油田提供了一種提高采收率的新技術、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