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16日集中批復了天津、河北、遼寧、浙江和山東等八個省市自治區的海洋功能區劃,這標志著我國海洋經濟的發展格局進一步成型。從各省市的目標看,未來十年“藍色經濟”在國民經濟的占比將明顯提高,這對投資者無疑具有較強吸引力。諸如海洋產權交易中心等制度上的創新,正帶動各路資本有序“下海”。
——兩大因素驅動海洋經濟增速預計超GDP增速5個百分點
海洋經濟受到關注,是因為其較快的增長速度和在經濟總量中不斷提高的占比。國家海洋局的統計顯示,2011年我國海洋生產總值4.56萬億元,同比增長10.4%,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9.7%。
業內人士分析,有兩大因素決定了海洋經濟在我國經濟中的分量:一是隨著經濟發展,沿海發達地區的陸域空間和可用資源越來越稀缺。與內陸地區可承接產業轉移不同,沿海地區往往將目光轉向遼闊的海洋。如在民間資本發達的溫州,政府很早就提出從“甌江時代”邁向“東海時代”。
進入“十二五”后,沿海地方政府開發海洋的熱情更為高漲,舟山群島新區、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等重大開發區域相繼成立。根據地方規劃,到2015年末沿海主要省市的海洋生產總值將達到7.05萬億,是2011年的1.55倍。
二是為了維護海洋權益,我國需要保持在相關海域的實際存在和有效管轄。2010年,我國首部海島保護法正式實施。隨后,南海深水油氣開發、“蛟龍號”載人深海探測等重大工程相繼啟動。“十二五”規劃中,也將海洋經濟提到了國家戰略高度。在當前海權意識逐漸增強的背景下,海洋經濟的跨越式發展值得期待。
中信證券在早先發布的海洋經濟專題報告中指出,目前我國海洋產業占經濟的比重還不到10%,而發達國家能達到20%。根據我國海洋開發的特點,未來我國的海洋經濟增速預計高出GDP增速5個百分點以上,“十二五”末期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13%。
——海洋新興產業是新一輪發展的重心
談到海洋經濟,普通公眾比較熟悉的是海洋運輸業、海洋漁業和濱海旅游業。這些傳統產業占海洋經濟的比重在70%以上,而新興產業的占比不到10%,遠低于世界30%的平均水平。
隨著我國經濟轉型的推進,海洋新興產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典型的如高端裝備制造中的海洋工程裝備制造,目前就是各方關注的熱點。中國石油和石化設備工業協會首席顧問趙志明表示,雖然今年世界經濟增速放緩,但海洋油氣的開發投資仍有望增長10%左右。預計“十二五”期間,我國海洋油氣開發的投資能達到2500億元。
今年5月,我國首座超深水鉆井平臺“海洋石油981”開鉆,迄今表現良好。中海油深水鉆井船項目組副總經理粟京表示,在此基礎上公司將開始建造第二批重大裝備,預計2015年前后投運。而這些裝備的招投標,無疑將給相關廠商帶來可觀訂單。
瞄準海工裝備,不少原來從事陸地機械的上市公司也紛紛轉型。張家港化工機械股份公司10月中旬公告稱,擬出資3.8億元設立海工裝備制造公司。消息公布當天,張化機股價上漲6%。
海洋生物醫藥的關注度也在提升。目前,陸地生物醫藥資源普遍遭遇過度采掘和環境污染,海洋生物醫藥的優勢由此凸顯。諸如廈門、青島等一些城市,都在積極發展海洋生物醫藥。目前,我國海洋生物醫藥的年增加值不過99億元,如此小的基數意味著超常規的發展速度。澳柯瑪等一些上市公司,已經介入海洋生物醫藥產業。
由于新興產業尚存不確定性,從近期情況看,一些擁有成熟模式的傳統產業仍有不小發展空間。在各省市的海洋規劃中,均增加了海水養殖的面積。受此影響,17日海水養殖板塊一度活躍,國聯水產收于漲停。
——制度創新吸引資本“下海”
海洋經濟前景雖然誘人,但挑戰也不小。海洋生態環境比陸地脆弱,保護工作需要加強。各地紛紛發展海洋經濟,容易出現一擁而上和重復建設的情況。海洋變幻莫測,投資風險較大,如何調動社會資本的積極性,是當前的重要課題。
在海洋環境保護方面,此次批復的八省市海洋功能區劃,無一例外地設定了圍填海規模和海洋保護區面積,體現了“在保護中發展”的原則。華泰證券研究員郭翔指出,由于我國海洋產業布局較為分散,不利于集中監管,需要重視發展海洋經濟時的環境風險。
差異化的定位也非常重要。中信證券指出,當前沿海各省在發展海洋產業時已有一定的側重,如浙江突出港航物流等海洋服務業、山東突出海洋裝備制造和海洋生物等產業,廣東福建積極發展鋼鐵、石化等臨港先進工業基地。但總的來說,我國仍要加強綜合性的協調機制建設。一些專家因此建議,成立更高一級的海洋經濟議事機構,可以在未來改革時加以考慮。
當前,發展海洋經濟最現實的還是如何引入社會資本。相比陸地環境,海洋不可預知性強,投資風險較大。為吸引資本的進入,需要在制度創新上下功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黃少安指出,海洋資源產權制度的創新就是重要方面。要建立海域使用權、海島使用權和海底資源使用權的確認和市場轉讓機制,同時鼓勵這些產權通過質押獲得貸款,來支持海洋經濟發展。
作為較早探索海洋資源產權制度建設的區域,浙江省象山縣在實踐中積累了一定經驗。該縣建立了海洋產權交易中心,積極嘗試海域使用權抵押登記、無居民海島使用權收儲等工作。今年年中,象山縣一個無居民海島的使用權獲上海浦東發展銀行抵押貸款4950萬元,實現了該領域的零突破。
(原標題:八省市海洋功能區劃獲批 制度創新帶資本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