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網消息: 今年第一季度,海南地方一般預算收入37.86億元,同比增收13.94億元,增長達到58.3%。據省財政廳領導介紹,地方財政收入增長得益于全省產業結構的優化,油氣資源工業增加值比重不斷提升。
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20年來,為了保持海南的生態,全省沒有搞鄉鎮企業遍地開花,集中力量發展新型油氣資源工業。在洋浦、東方等地利用全省1%。的土地面積建成油氣資源工業基地,其中在洋浦建成800萬噸的煉油項目,在東方建成全國最大尿素生產基地等油氣工業產業,拉動了海南經濟的發展。
2007年全省以油氣為主工業總產值首次突破1000億元大關,達到1084.30億元;完成工業增加值278.4億元,對全省經濟增長貢獻率為44.5%,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來源。
海洋意識,實際上就是開放意識,面向世界的創新意識,走向世界市場的意識。作為全國海洋大省的海南,有200多萬平方公里的海洋面積,已探明的石油地質儲量達300多億噸,相當于8個大慶油田,天然氣儲量達15萬億立方米。
但在海南建省后的前10多年,來自海內外的投資者,并沒把眼睛盯在海洋上,而是盯在圈土地,蓋房子和消費者的腰包上。從2003年開始,海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大企業進入,大項目帶動”的發展思路,把眼光轉向四周的大海。從工業經濟的增長因素來看,大企業拉動作用進一步凸顯。
中石化海南煉油化工有限公司年產800萬噸煉油項目的建成投產,徹底結束了海南從島外進油的歷史,全省800萬人口的海南省實現了人均1噸成品油。實際上目前海南汽油市場只需5萬噸,其余795萬噸都銷往島外和國外。去年,海南煉化生產成品油900多萬噸,超過計劃100萬噸,產品銷售收入達到330多個億。
從此世世代代臉朝黃土背朝天的人們開始認識到,海南省不是在島上,而是在大海上,海南島只是海南省的一個組成部分。資源豐富的南海是海南建設海洋經濟大省的希望之海。海里的油氣是資源,海洋本身也是資源。因為這個主要油源和銷售都兩頭在外的大型煉油項目依托的就是這里大海的深水港,加工的原油80%來自中東國家,經過加工后,充分發揮海南的大海和獨特方便的區位優勢,又把成品油和液化氣等副產品銷往島外和海外各國。
采取多元化投資,集中資金加快開發海洋天然氣,以氣帶油滾動發展,是海南的又一新舉措。
近5年來,作為天然氣儲量大省的海南,對澄邁福山、鶯歌海崖、東方市海域3大氣田進行了開發。如今年生產天然氣已達60億立方米,年銷售收入達150億元。目前28.2億立方米天然氣已用于海南的發電和化工企業,解決了電力不足的問題。在海口、三亞、東方三個城市建成676公里供氣管網,30多萬城市居民用上了管道天然氣。全省5360輛公交車和出租車已有3300輛實現了油改氣,減少了排氣污染。
如今在海南島已初步建成了一條以洋浦經濟開發區和東方市海域區為中心的油氣化工業基地。中海油公司已經在東方市投資建成一個年生產大顆粒尿素130萬噸,合成氨70萬噸的大型化肥生產企業。所生產的大顆粒尿素不僅在中國市場占據了主要份額,緩解了我國進口化肥的壓力,同時還遠銷美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國。
目前,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等3家中國最大的油氣開采和加工企業 “三油”聯合,團結奮戰,參與海南省的油氣化工產業開發。其中僅中海油公司的投資總額就超過了100億元人民幣。美國、德國、荷蘭、新加坡等國家和香港地區的一批跨國公司也加入到投資者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