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網消息:國土資源部統一部署、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實施的《全國礦山地質環境調查綜合研究與成果集成》,歷經五載,已由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牽頭并聯合全國31個省級地質環境監測總站完成并通過專家評審鑒定。這標志著全國礦山地質環境現狀調查全面完成。
這是我國首次全面系統開展礦山地質環境調查與評估,全國共調查各類非油氣礦山113149個,涉及開采礦種193種,估算年采掘礦石總量82億多噸。
據了解,由于長時間、高強度的礦山開采,造成大量土地荒廢,生態環境惡化,有的地方發生大范圍的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據統計,到2005年底,全國礦山開采共引發地質災害12379起,死亡4250多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60多億元。全國因采礦活動形成的采空區面積約80.96萬公頃,引發地面塌陷面積35.22萬公頃,占壓和破壞土地面積143.9萬公頃。在建礦、采礦過程中強制性抽排地下水以及采空區上部塌陷使地下水、地表水滲漏,嚴重破壞了水資源的均衡和補徑排條件,導致礦區及周圍地下水位下降,引起植被枯死等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
根據調查數據統計,全國采礦活動平均每年產生的廢水、廢液約60多億噸,排放量約47.9億噸;每年產生的尾礦或固體廢棄物量約16多億噸。到2005年底,全國尾礦或固體廢棄物的累計積存量近220億噸。
通過對所調查的礦山進行綜合研究與分析評估,發現所有礦業活動都對礦區地質環境造成影響,而以嚴重影響和較嚴重影響為主。礦產資源開發對城區及周邊地質環境造成一定影響的礦業城市有231個,其中嚴重影響的30個。
據介紹,根據這次礦山地質環境評估結果,劃分出礦山地質環境重點治理區73個,面積28萬多平方公里;全國需要部署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210多個,治理礦山總數15600多個,其中近期應開展治理礦山7080個,為礦產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和礦山地質環境的保護治理提供了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