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四季度以來,國內油品需求同比表現相對疲弱,預計四季度我國柴油出口量或將增加。專家認為,成品油出口將成為我國調節國內油品供應的重要工具。隨著'十二五'期間我國煉油能力不斷擴大,到'十二五'末我國可能出現煉能過剩的局面,但我國成品油大量出口可能性并不大。
'十二五'國內煉能擴大或助推成品油出口增長
根據我國石化行業'十二五'規劃安排,'十二五'期間我國煉油能力將有較大幅度提升。到2015年我國煉廠平均規模為600萬噸/年,國內一次原油加工能力達到6億噸/年。這比2010年國內原油加工能力增加接近1億噸,增幅達20%。
而在需求方面,'十二五'規劃預測,'十二五'期間我國成品油需求量保持5.5%的年均增長率,到2015年我國成品油需求量為3.2億噸,比2010年(2.45億噸)增加7500萬噸,增幅為30.6%。
按照我國現有開工率計算,要滿足3億噸成品油消費需求,國內煉能至少應保持在6億噸以上。按照國內石油公司已披露的產能建設規劃,到2015年我國實際煉油能力可能超過7億噸,煉油能力或出現過剩局面。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學院教授王旭東預計,到2015年,全國煉油能力將達到7.5億噸規模,過剩產能可能達到2.2億噸。
中石油規劃總院高級工程師羅艷托表示,'十二五'期間我國處于煉油能力快速增長階段。按照國內各石油公司的規劃,假定地方煉廠保持1億噸/年的加工能力,到2015年我國總煉油能力將達到7.8億噸。如果原油資源充裕,預計2015年國內汽柴油總體將保持富余態勢,富余量需要通過適當出口進行調節。
分析師表示,2011年和2012年是我國'十二五'期間新增煉能投產的小年,2013-2015年是新增煉能投產的大年。中金公司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從2012年10月份開始,中國原油加工量將有明顯回升,大量新增煉油產能預計在2013年初投產。預計'十二五'末我國新增煉能集中投產之后,國內原油加工量有望大幅提升,我國成品油出口的能力也會大大提升。隨著中國原油加工量的回升超過需求的回升,如果國內資源供應充裕且出口盈利的話,我國成品油出口量可能會大幅增加。
(原標題:“十二五”末我國煉油或過剩 成品油大量出口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