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世界第一大能源生產國和迅速成長的重要經濟體,中國在能源領域的舉動備受關注。
10月24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fā)布的《中國的能源政策》白皮書透露,中國主要依靠自身力量發(fā)展能源,能源自給率始終保持在90%左右。白皮書也提到,近年來中國能源對外依存度上升較快,特別是石油對外依存度從本世紀初的32%上升至目前的57%。
石油依存度不斷上升
2011年上半年,中國石油(601857,股吧)對外依存度是55.3%。盡管今年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制造業(yè)出現(xiàn)萎縮,但從去年到現(xiàn)在,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仍然上升了近兩個百分點。
卓創(chuàng)資訊成品油分析師胡慧春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博客,微博)》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一方面說明中國經濟增長對原油需求的增加,另一方面也凸顯中國的能源安全形勢比較嚴峻?!爸袊偷膶ν庖来娑戎鹉昱噬沟媚茉磫栴}主要表現(xiàn)在能源安全問題上?!?/p>
白皮書也提到,石油海上運輸安全風險加大,跨境油氣管道安全運行問題不容忽視。國際能源市場價格波動增加了保障國內能源供應難度。能源儲備規(guī)模較小,應急能力相對較弱。
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告訴記者,目前在整個能源板塊,石油占到供應量的18%,70%為煤炭,天然氣所占比例不到5%,其他為可再生能源。“中國的能源結構存在一定問題,我們以煤為主的消費結構導致能源利用效率非常低,而且煤炭燃燒還帶來了污染等一系列問題。”
數(shù)據顯示,2011年中國一次能源生產總量達到31.8億噸標準煤,居世界第一。
白皮書指出,今后一段時期,中國仍將處于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加快發(fā)展階段,能源需求會繼續(xù)增長,能源供應保障任務將更加艱巨。
能源消費面臨調結構
白皮書認為,中國能源發(fā)展面臨的問題,是由國際能源競爭格局、中國生產力水平以及所處發(fā)展階段決定的,也與產業(yè)結構和能源結構不合理、能源開發(fā)利用方式粗放、相關體制機制改革滯后密切相關。“中國將大力推動能源生產和利用方式變革,不斷完善政策體系,努力實現(xiàn)能源與經濟、社會、生態(tài)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發(fā)展。”
對此韓曉平表示,目前在解決我國的能源結構性問題方面,主要是尋找替代能源,一個是電,另一個是天然氣,比如發(fā)展電動汽車,但現(xiàn)在電動汽車技術門檻太高、價格太高,發(fā)展很不順利。他認為,未來能源安全的真正突破可能在天然氣,“目前我們的天然氣比重太少,在一次能源中的比例不到5%,而全世界的平均水平是25%左右,我們有這么大的一個差距需要追趕,未來要不斷增加天然氣的供應?!?/p>
白皮書明確,鼓勵民間資本參與能源資源勘探開發(fā)、石油和天然氣管網建設、電力建設,鼓勵民間資本發(fā)展煤炭加工轉化和煉油產業(yè),繼續(xù)支持民間資本全面進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產業(yè)。業(yè)內人士表示,這明確了我國能源行業(yè)的一個發(fā)展方向,意味著今后石油等壟斷領域向民資開放的進程有望加快。
10月16日,西氣東輸三線工程正式開工,這是我國首次引入社會資本參與建設的國家重點能源工程,標志著能源領域向民資開放邁出實質性一步。另外,10月25日國土資源部進行了新一輪頁巖氣招標,參與競標的公司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民營企業(yè)。
韓曉平表示,在能源領域引入市場機制至關重要,只有多元競爭的格局出現(xiàn),才能促進在能源特別是清潔能源方面的投資,而這些投資也會不斷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原標題: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升至57% 天然氣或成調結構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