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記者從波音公司獲悉,中國商飛和波音共同組建的“中國商飛-波音航空節能減排技術中心”近日啟動了探索用“地溝油”提煉生物燃油的項目。
搜集地溝油進行提煉
據了解,8月16日,航空節能減排技術中心正式揭牌,其主要工作是聯合中國的高校及科研所,開展在可持續航空生物燃料及空中交通管理等領域的研究,以提升民用航空的效率并減少碳排放。波音和商飛都將為技術中心提供資金和人員支持。
如今,該中心首個研究項目已經展開,其主要工作是識別并去除“地溝油”中的污染物,確保再循環中的安全,并使地溝油轉化為生物航油的過程產業化,預計這一過程需要兩到三年。
除了波音和商飛外,“地溝油”轉化項目也在大肆招攬合作伙伴。昨天記者獲悉,一家從事節能、環保、綠色能源利用等實用技術開發的專業公司——杭州能源工程技術有限公司,也將利用中國商飛-波音航空節能減排技術中心所提供的設施開展這一研究項目,以識別“地溝油”中的污染物,并確定處理、清潔地溝油以使其轉化為航空燃油的相關流程。
同樣參與探討的中國商飛北京民用飛機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光秋告訴記者,現階段,實驗室正小規模地從不同渠道搜集各類“地溝油”,對提煉方式、成本、催化劑等方面進行研究。王光秋說,廣義的“地溝油”不僅包括從下水道撈出的油脂,還包括廚余油、食品加工后剩余油脂等,初期采集的途徑包括大酒樓大飯店,以及食品加工企業,如麥當勞炸薯條后的廢棄油也在考慮范圍之中。
中國地溝油受青睞
據統計,中國每年消耗約2900萬噸食用油,而中國航空業每年使用2000萬噸航油,因此廢棄食用油具有成為可持續航空生物燃料生產原料的潛力,是石油類燃油的替代燃料。
今年以來,航空界對中國“地溝油”的熱情升溫。8月底空客宣布與清華大學簽署合作協議,共同開展環保型航空替代燃料研究,雙方預計于2012年下半年公布首批可替代燃料的研究結果,包括“地溝油”和海藻等潛在可替代燃料。
此外,對中國“地溝油”感興趣的還有與荷航有合作關系的荷蘭SkyNRG航空燃料公司,其執行董事迪爾克·克羅內邁耶透露,有可能于今年之內向中國發出首筆2000噸“地溝油”的訂單。此前,荷航已經成功用本土采集的廢棄食用油轉化的航油執飛國內及國際航線。
霍尼韋爾特殊材料集團副總裁、亞太區總經理張宇峰參與了用小桐子提煉生物燃油的過程,去年年底國航使用這一生物燃油與傳統航油的混合油試飛成功。張宇峰告訴記者,中國“地溝油”大概是最難提煉的生物航油材料之一,中國特殊飲食習慣使“地溝油”成分相比國外更為復雜,同時在中國還沒有建立起統一回收和運送地溝油的采購及物流體系,因此原料的轉化和獲取成本都非常高,成本是傳統航油的數倍。
(原標題:中國商飛和波音“地溝油”轉化項目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