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氣常被視為是使中國不可持續的能源組合最優化的理想選擇。由于減少了空氣污染與碳排放,天然氣可以改善中國的環境。國內豐富的天然氣供應還可以減少中國對能源進口的依賴,這是北京的長遠目標。按計劃,天然氣需求量到2015年將要從2010年的1080億立方米增加到2600億立方米,年均漲幅幾乎達到驚人的20%。
但是天然氣產量在2006年到2010年間每年只增加了14%,因此中國要么需迅速增加國內的天然氣供應量,要么就要增加天然氣的進口。鑒于通常的報道涉及的都是中國如何缺乏能源資源的問題,因此中國國內天然氣供應量比普遍認為的要大。據美國能源部情報局說,中國技術上可開采的頁巖氣要比全球任何國家都多,足以滿足整個中國電力部門30年的燃料需要,而中國的電力部門是全球最大的。
北京開始行動
這令北京感到鼓舞,使它夢想要在中國掀起一場美國式的頁巖氣革命。頁巖氣在2000年美國能源出氣量中占的份額不足2%,但十年后它達到23%,預計到2035年占到的份額將達到49%。美國對進口石油的依賴程度迅速降低,從2005年占全國消費量的60%,縮減到今天的略高于40%。
為了獲得先進的頁巖氣技術,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和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最近對北美頁巖氣資產進行了戰略性投資。在國內,經過2011年6月的那輪令人相當失望的頁巖氣探礦權的招標(當時只有六家國有公司應邀參加了招標)后,中國國土資源部上個月宣布就此展開第二輪招標。在認識到美國的頁巖氣革命是由中小型企業而不是石油巨頭帶動的后,北京也允許中國的私營企業以及中外合資企業(只要它們是由中方控制的)參加競標。
難以吸引投資
但是中國幾乎無法復制美國的成功。有可能妨礙北京在中國復制頁巖氣革命努力的因素有以下幾點。
“技術上可開采”與“經濟上可開采”不是一回事。中國的頁巖氣礦藏一般位于山區和偏遠的沙漠,都深埋地下。雖然有這樣的技術可以在這種環境下開采天然氣,但是代價不菲。中國的開采費用每口井高達1600萬美元,而美國的只有幾百萬美元。
這種對資本的需求與中國頁巖氣工業最薄弱環節有關:該國無法吸引到合適的開發商并刺激私營企業加快急需的創新。大型跨國公司,雖然對投資感興趣,很可能會抵制向中國企業轉讓關鍵的技術,這實際導致了學習曲線的延長。
盡管存在一些開放跡象,但是中國仍很難從較小型外國企業那里吸引到投資。原因是美國內天然氣市場價格低廉,美國許多小型開采都遭遇了財政困境。而使問題雪上加霜的是,頁巖氣開發存在法律空白(其中包括許可證、勘探和開采);對這方面的技術缺乏知識產權保護;中國天然氣價格低廉;對新入行者而言容易開采的氣田奇缺,所有這些都會妨礙投資。
此外,北京此刻也很難吸引到國內適合的開發商。
面臨水資源瓶頸
中國也未必會收獲到頁巖氣對環境帶來的好處。高壓水砂破裂法需要大量的水,中國的許多頁巖氣田都面臨嚴重缺水的問題,這使得產量很難提高。即使在不用太發愁水的地區,經驗不足或不負責的開采行為可能會對水資源造成新的污染。
雖然中國目前在試采區只有62口頁巖氣井,但是北京在中國《頁巖氣發展規劃(2011—2015年)》中已認識到了水資源管理的重要性。即便如此,中國有問題的環保執法記錄和該國各自為政的水資源監管機制未來未必會使水管理日程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頁巖氣可以改善中國的環境,加強它的能源安全。但是將會有太多的障礙妨礙中國復制美國的成功。頁巖氣革命未來某天肯定會波及太平洋對岸。但是要想讓這一切發生,北京需要對基本政策,如知識產權保護,進行重大調整。
(原標題:美媒:北京開始行動 美式頁巖氣革命難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