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汽柴油廣泛應用于農耕、物流、建筑、制造等行業,汽柴油的消費量除了受到宏觀經濟運行的影響以外,更多的是受到各行業季節性、傳統消費旺季的影響。汽柴油的剛性需求才是影響其消費量的主要原因,然而宏觀經濟的盛衰將影響著傳統需求的走勢,通過對各行業的影響而傳導向作為重要基礎能源的石油。
汽柴油月度消費量具有一定規律性
通過統計數據發現,自2006年以來,柴油消費量的高峰在3月與10月,主要受到春節期間開工率與運輸行業走勢較低影響,集中在3月的行業需求推動了3月的柴油高消費量,而10月的用油高峰主要受到農業秋收及休漁期結束的影響。汽油消費量的高峰主要集中在上半年,其中1月與7月是傳統的消費高峰,汽油消費量主要受春節返程與夏季汽車空調因素的影響較大。在剔除了宏觀因素影響后,汽柴油的月度消費量仍然具有自身的漲跌幅度。縱然從去年開始GDP持續性走跌,3、10月的柴油消費依舊是年內高峰。
宏觀經濟如何影響汽柴油消費
通過分析歷史數據我們可以發現,從宏觀經濟的變化到汽柴油消費的變化,有一定的傳導機制在其中。在宏觀經濟較為興盛時期,往往是由于國內固定資產投資額增大,以及凈出口量放大所帶動的。
首先,在目前我國的投資份額中,以占有投資額較為主要比例的基建類為例,無論是房地產還是鐵路、公路等項目的開工,大興土木將直接拉動柴油消費量。我們發現,在一定區間內,城鎮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同比對于全國汽柴油消費量有一定的提振作用,但汽柴油的傳統季節性消費量仍然是消費量的主力導向。
其次,歐洲作為我國主要的出口地區,在歐債危機爆發前擁有中國首要出口地區的地位,大力的拉動著我國的出口順差。隨著2008年金融危機導致希臘等歐洲國家的債務危機此起彼伏的爆發后,將我國海關出口額也帶入了下滑區間。
作為GDP三駕馬車之一的“消費”,隨著國民經濟水平的提高,以及國內汽車工業的不斷發展,帶動汽車消費量的逐步上升,成為汽油消費量走高的主要動力。國民經濟水平直接受到國內宏觀經濟以及通脹水平的影響,近幾年來,隨著我國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斷上升,國民經濟水平正逐步與世界接軌。
總體而言,汽柴油的剛性需求才是影響其消費量的主要原因,然而宏觀經濟的盛衰將通過對各行業的影響,而傳導向作為重要基礎能源的汽柴油消費量,隨著我國總體經濟走勢企穩發展,未來宏觀經濟對汽柴油消費量的影響力度也將更為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