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石化網訊 由中國石化撫順石油化工研究院和金陵分公司共同開發的煉廠尾氣綜合治理技術上周在南京通過中國石化組織的技術鑒定。該項目歷經7年的科研開發和技術攻關,建成8套廢氣處理裝置,形成了煉油廠惡臭和VOC(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廢氣綜合治理成套技術,為煉化企業的廢氣綜合治理提供了技術支撐。煉廠尾氣綜合治理技術的工業應用結果表明,廠界空氣中的非甲烷總烴濃度下降60%,硫化氫濃度下降90%,每年減少惡臭和VOC排放約5800噸,年取得直接經濟效益3100萬元,對我國石化行業的環保治理和技術進步具有重大推動作用。
據介紹,撫順石化院從2005年就開始研究石化企業的廢氣治理技術。2008年,煉廠尾氣綜合治理技術被列為中國石化“十條龍”重點科技攻關項目。該項目主要以金陵分公司現有主要惡臭污染源為治理對象,開發吸收、吸附、脫硫、總烴濃度均化、催化燃燒、蓄熱燃燒、冷凝、管理等綜合治理技術,使凈化氣體符合我國現行標準,為煉化企業惡臭污染提供綜合治理技術和工業應用實例。
該項目開發出適用于煉化企業多種尾氣處理的系列組合技術。其中,首次提出臨界吸收概念,發明了以柴油低溫吸收為核心的多種油氣回收和惡臭治理組合工藝技術,配套開發了撬裝式柴油低溫吸收設備和脫硫反應器,開發出新一代適用于處理污水處理場隔油池、浮選池、污油罐等高濃度臭氣的脫硫及總烴濃度均化—催化燃燒技術。此外,該項目還建立了煉油廠惡臭和VOC無組織排放源綜合表征指標,為煉化企業惡臭和VOC無組織排放源主要污染因子篩選、分級管理及綜合治理奠定了基礎。
目前該成套技術已經在17家企業獲得推廣應用,還有36套工業治理裝置正在建設或投產準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