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石化網訊 日前,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戰略研究室評選出2012年全球石油業最值得矚目的十大事件。其中中海油收購尼克森、美加快天然氣出口設施建設等都上榜.
1.YPF“被國有化”資源國政策風險再受關注
雷普索爾-YPF是在西班牙雷普索爾并購阿根廷YPF基礎上組建而成。2012年4月,阿根廷政府宣布將雷普索爾-YPF51%的股份收歸國有。此舉雖招致西班牙政府的強烈譴責和歐美政府的普遍批評,但阿政府依然我行我素,于5月強行實行雷普索爾-YPF國有化。
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戰略研究室表示,阿根廷政府強行收購行為再一次給跨國石油公司敲響警鐘,那就是石油公司在資源國發現巨大油氣資源潛力時隨時可能遭遇政策風險,這種情況在拉丁美洲這是家常便飯。
2.東非取得油氣發現非洲現能源新格局
隨著2012年接連不斷的油氣發現,東非(包括索馬里、肯尼亞、莫桑比克、坦桑尼亞等在內的10余個國家)油氣的開發潛力吸引了全球越來越多的目光,目前的東非正在引領新一輪非洲油氣大開發。
2012年,東非最吸引投資者眼球的非莫桑比克海上一系列大型天然氣發現莫屬。自年初開始,埃尼、阿納達科陸續在莫桑比克東部海上獲得了7個大型天然氣發現。3月,肯尼亞宣布在西北部的圖爾卡納湖地區獲得石油發現,這是該國迄今首個石油發現。據統計,在肯尼亞和埃塞俄比亞邊境地區可能有至少3億桶石油資源。保守估計東非油氣總儲量達650億桶油當量,東非大發現將改變非洲油氣版圖。
3.油企調整西亞發展戰略庫爾德成為勘探熱點
2012年伊拉克庫爾德地區油氣招標情況發生了變化,一些大型國際石油公司和國家石油公司對該區表現出濃厚興趣,并不惜為此放棄參與伊拉克其他地區招標的機會。2012年2月,埃克森美孚正式公布庫爾德地區6個區塊的石油勘探計劃,成為首家試水該地區的大型石油公司。此后不久,道達爾和雪佛龍也宣布進入庫爾德地區。
不僅如此,擁有俄羅斯政府大力支持的俄氣也對庫爾德地區表現出濃厚的興趣。該公司與庫爾德地方政府簽署了兩個區塊的產量分成協議。涉及的是該地區南部的Garmian和Shakal區塊,該地區預計2015年投產。除上述公司外,包括馬來西亞國油、土耳其國油、韓國國家天然氣等多家國家石油公司,均已在該區開展相關勘探開發工作。
4.俄國油全盤接管TNK-BP俄石油壟斷程度提高
2012年,俄羅斯國家石油以610億美元的總價,從BP及AAR財團手中收購俄羅斯第四大石油企業TNK-BP公司的全部股份。通過此舉,俄國油一舉成為世界最大的上市石油公司,年原油產量達1.7億噸,控制俄羅斯1/3的石油產量,開采量將占世界石油開采總量的5%.
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戰略研究室方面認為,通過收購,俄政府對全國石油產量的控制比例達到近50%,標志著克里姆林宮對戰略性石油行業的控制達到了新水平。
5.美加快天然氣出口設施建設效應波及亞太
2012年,美國頁巖氣產量將在2011年1800億立方米的基礎上繼續保持增長。美國正在經歷由天然氣凈進口國向凈出口國的轉變。4月,美國聯邦能源管理委員會(FERC)正式批準了謝尼埃能源把幾年前設計的一個LNG進口終端改造成出口終端的申請,該項目成為美國40多年來的首個天然氣出口項目。此外,還有另7家美公司向政府提交了LNG出口項目建設申請。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戰略研究室方面認為,在不久的將來,美國很有可能成為繼澳大利亞、卡塔爾、也門、印尼之后全球LNG出口的又一新基地。
6.中國海油收購尼克森創中國油企海外收購紀錄
12月8日,加拿大政府宣布批準中國海油以151億美元收購尼克森的申請。中國海油對尼克森的收購案是加拿大自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以來,企業并購交易額最大的外資收購案例,也是中國海油乃至中國企業迄今完成的海外最大宗收購案例。
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戰略研究室方面表示,此次收購完成后,中海油將在資產總額、油氣儲量和市場資產規模方面提升一個層次,將進入以往中國能源企業很少涉足的英國和美國的油氣資產領域,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同時,此次收購也將助推中國海油向全能型的能源企業轉型。
7.“海洋石油981”平臺南海開鉆我國進入深海油氣領域
5月9日,中國首座代表全球最先進的第六代半潛式深水鉆井平臺“海洋石油981”的鉆頭在南海荔灣6-1區域1500米深的水下探入地層,發出了中國海洋石油工業向深水進軍的信號。南海油氣資源儲量豐富,占中國油氣總資源量的1/3,其中70%蘊藏于153.7萬平方公里的深水區域,是中國油氣接替領域的首選。
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戰略研究室方面認為,“海洋石油981”平臺的研發成功和投入使用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使中國成為第一個在南海自營勘探開發深水油氣資源的國家,也為與周邊國家合作勘探開發深水油氣提供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8.我國頁巖氣“十二五”規劃出臺勘探開發獲進展
2012年是我國頁巖氣產業發展的關鍵年。頁巖氣產業發展取得了目標突破、主體資格突破、政策突破和生產突破。3月,國家能源局正式公布《頁巖氣發展規劃(2011~2015)》,提出到2015年實現探明頁巖氣地質儲量6000億立方米,可采儲量2000億立方米,產量65億立方米的發展目標。
11月1日,財政部與國家能源局又聯合下發《關于出臺頁巖氣開發利用補貼政策的通知》,明確中央財政將安排專項資金對頁巖氣開采企業給予補貼,補貼標準將根據頁巖氣產業發展情況予以調整。這是我國首個頁巖氣財政補貼政策,也是我國頁巖氣開發利用的又一標志性大事。
9.美墨海上油氣合作墨西哥灣成熱點
2012年2月,美國和墨西哥簽訂了關于共同開發兩國海域邊界處油氣資源的《跨境協定》,此舉為兩國共同開發海洋邊界處油氣資源鋪平了道路。據美國內政部估計,這片區域蘊藏著1.72億桶石油和3000億立方米天然氣資源。《跨境協定》協議生效后,美墨兩國可將這片海域的勘探權拿出來拍賣,從而為各自的“石油銀行”再添“黑金”。
從美國方面而言,相比其他政治環境不穩定的石油輸出國,發展與不受歐佩克產量配額限制的墨西哥石油貿易對其更有地利。此項協議的簽署有利于美墨兩國共同保護墨西哥灣海域的環境安全,實現雙贏。
10.我國天然氣“十二五”規劃出臺天然氣進入大發展階段
2012年10月,作為國家重大戰略工程的西氣東輸三線工程啟動,預計“十二五”將實現年供應天然氣300億立方米。7月,我國還首次開展天然氣市場化調峰交易。12月,我國《天然氣發展“十二五”規劃》出臺,確立到2015年國產天然氣供應能力達到1760億立方米左右,進口天然氣量約935億立方米的發展目標。同時,《規劃》還提出,到“十二五”末,初步形成以西氣東輸、川氣東送、陜京線和沿海主干道為大動脈,連接四大進口戰略通道、主要生產區、消費區和儲氣庫的全國主干管網。
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戰略研究室方面總結,2012年我國天然氣產業在發展軟硬環境方面有大幅度改善,為“十二五”期間我國天然氣產業大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弘揚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