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石化網訊 國家實施節能減排戰略和更為嚴厲的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為火電脫硝產業帶來了空前的市場機會。
昨日(1月9日),國家發改委下發了《關于擴大脫硝電價政策試點范圍有關問題的通知》,決定自2013年1月1日起,將脫硝電價試點范圍由現行1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部分燃煤發電機組,擴大為全國所有燃煤發電機組。脫硝電價補貼標準為每千瓦時8厘錢。發電企業執行脫硝電價后所增加的脫硝資金暫由電網企業墊付,今后擇機在銷售電價中予以解決。
市場分析人士認為,發改委的這一新舉措將為脫硫脫硝工程建設承包商、脫硝催化劑等專用和配套設備生產商帶來巨大利好,相關產業投資和利潤前景良好,而A股市場的國電清新、龍源技術和燃控科技等個股也有望從中受益。
電企希望補貼標準再細化
為提高發電企業脫硝積極性,2011年11月,國家發改委出臺燃煤發電機組試行脫硝電價政策,對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東、上海、浙江、江蘇、福建、廣東、海南、四川、甘肅、寧夏等14個省(區、市)符合國家政策要求的燃煤發電機組,上網電價在現行基礎上每千瓦時加價8厘錢,用于補償企業脫硝成本。
此項措施對氮氧化物減排發揮了重大作用。2012年上半年,全國氮氧化物排放量首次出現同比下降0.24%;全國脫硝機組平均脫硝效率40.3%,較去年同比提高16.1個百分點。
空氣中的氮氧化物主要來源是火力發電、機動車尾氣和采暖燃燒的鍋爐。近年來,國家頻頻出臺嚴格的火電廠排放標準。如在2011年8月31日,國務院公布《“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要求新建燃煤機組全部安裝脫硝設施,單機容量30萬千瓦及以上燃煤機組全部加裝脫硝設施。
此前業界預估,脫硝補貼標準將提高為0.01元/千瓦時左右,而火電企業也曾表示,脫硝電價每千瓦時補貼8厘錢的標準難以抵消成本。對此中電聯秘書長王志軒曾建議,按新建和改造機組劃分,分別執行不同的補貼,可避免“一刀切”。
相關產業市場前景廣闊
不過,美國邁哲華中國分公司能源電力總監曹寅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近3年來,國內火電脫硝市場迅猛啟動,其投資和運營成本正逐步下降,每千瓦時8厘錢的電價政策比較合理。
火電廠環保產業雖然是一個新興產業,但每年我國火電發電機組裝機和在建規模都居世界前列,脫硫脫硝產業市場和利潤空間巨大,五大發電集團均成立了環保公司專門進軍脫硫脫硝產業市場,如國電科環、大唐環保等。
曹寅表示,相關產業市場主要包括脫硫特許經營、脫硫脫硝工程建設承包(EPC或BOT)、脫硝催化劑生產銷售、專用和配套設備等。尤其脫硝催化劑和還原劑是消耗品,每3到5年必須更換,市場需求量大且持續時間長。2011年專用設備需求的火電裝機規模為96GW,2015年將達到為933GW,按1千瓦火電設備投資為3000元測算,5年內市場有望增加10倍,至2000億元的規模。而且每年新增的催化劑和還原劑市場規模約為300億元,脫硫脫硝產業投資和利潤前景廣闊。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弘揚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