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石化網訊 1月16日,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在北京組織專家對湖南安淳高新技術有限公司開發完成的“日產千噸級新型(ⅢJD)氨合成技術”項目進行科技成果鑒定。鑒定委員會認為,該氨合成塔及系統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工業運行綜合性能優異,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水平,打破了我國在合成氨工藝大型化技術上長期依賴國外技術的局面,建議加快在行業內的推廣應用。
如何實現單系統規模化和大幅降低能耗一直是困擾合成氨行業發展的技術難題,湖南安淳從2008年開始研制ⅢJD3000氨合成系統,經過幾代升級,現已實現裝備國產化率100%,單塔能力達到日產氨1100噸,噸氨節電249.9千瓦時,年節能總效益6374.38萬元。
目前,該系統已在湖北潛江金華潤化肥有限公司實際運行了20個月。72小時考核情況表明:在循環氣甲烷含量高達18.5%情況下,實現日產合成氨1116.8噸,系統壓力17.87兆帕,合成塔及廢鍋阻力降0.65兆帕,出口氨含量15.98%,氨凈值12.93%。王文善認為,該系統工藝操作簡單,裝置運行安全穩定、年運轉率高、能耗低,主要指標均優于設計值。在高惰氣情況下,能達到如此效果,國內外尚無先例。
鑒定委員會專家組組長、中國氮肥工業協會原副理事長王文善在會上表示,“日產千噸級新型(ⅢJD)氨合成技術十大創新點均屬原始創新,其中計算方法創新、連續床冷管結構、徑向筐氣分布裝置更是重大創新。”
湖南安淳董事長、總工程師謝定中介紹,他們根據氨合成平衡曲線及最適宜溫度曲線,確定了最佳反應段數、換熱方式等參數。氨合成塔內件采用三層四段軸徑向結構,整塔阻力小、催化劑可自卸。氣體徑向分布器采用均分空腔加鼓釘網格結構,氣體徑向分布均勻。等溫徑向內冷段采用內外環扁平管氣冷式結構,溫控靈活、溫差小。采用塔鍋直聯結構,靜密封點少。設計采取并聯分流進塔形式,阻力低;起始溫度低,熱點溫度高,且選擇了適宜的平衡溫距,有利于提高氨凈值。
據了解,安淳公司第一套DN2400ⅢJD氨合成塔及系統2008年在山西天澤公司投產,于2010年對其進行改進,改進后提升明顯,日產量上升100噸,塔阻力下降0.4兆帕;2009年開發設計了DN2500合成塔,在山西豐喜臨猗投產,投產后日產合成氨達到880噸,運行壓力為15.8~16.5兆帕,甲烷含量16%~18%,塔壓差0.5~0.6兆帕,系統壓差1.2兆帕;同年又在豐喜臨猗的基礎上進一步改進提升。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弘揚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