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石化網訊 2012年10月發生的寧波鎮海PX事件,以政府叫停項目而平息,但留給人們的思考至今未了。據了解,這是繼2007年廈門、2011年大連之后發生的第三起涉及PX項目的群體事件。
“PX從一個石化建設項目演變為涉及社會穩定的事件,這是我們不愿意看到但又必須面對的一個事實。”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李潤生近日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類事件的發生有其不盡相同的原因和過程,一方面表明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和維權意識的提高,同時又對未來我國大型石化項目的建設和發展提出了新的課題。”
還原PX項目真相
何為PX項目?一項面向公眾的調查顯示,33.7%的受訪者表示“不了解”;超過50%的受訪者則表示“知道一些,聽說對環境有害”。而針對如果PX項目建設在自家附近的問題,幾乎所有受訪者給出的答案都是“堅決反對”。
李潤生認為,這一調查至少顯示出兩個問題,一是公眾對諸如PX等石化項目認知度較低,或者說是知之甚少;二是針對石化工業項目公眾普遍存在“談化色變”的心理。
“其實,石化工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李潤生說,從關乎穿衣吃飯問題的化肥、農藥、化纖皮革,到生活居住的塑鋼門窗、建筑涂料、材料等,再到交通運輸所用的燃料,人們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石化工業。航空航天、軍工事業的進步也與石化工業息息相關。即使生態文明建設包括新能源、節能環保產業的發展,對石化工業的需求也十分迫切。
具體談及PX,李潤生解釋說,PX是“對二甲苯”的縮寫,是石油化工的中間產品,屬易燃低毒類化學品,擁有較大的市場需求和良好的發展前景,是國計民生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料,其最終成品是滌綸纖維和飲料瓶等。目前,發展合成纖維是解決人們穿衣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而PX正是制造合成纖維必不可少的主要原料。據統計,我國合成纖維已占紡織纖維產量的70%,其中80%以上是用PX生產的滌綸纖維。截止到2011年,我國滌綸纖維產量已達2777.6萬噸,相當于1.9億畝棉田的棉花產量。
李潤生告訴記者,目前我國PX產能不足,每年需大量進口才能滿足下游需求。據海關統計,2011年全國進口PX498萬噸,出口35萬噸;產量669萬噸,表觀消費量為1132萬噸,對外依存度高達41%。從2005年到2011年,國內PX產量年均增長20.1%,進口年均增長20.7%,均呈快速增長的趨勢。
那么,PX項目究竟對環境和人體健康有沒有危害呢?
李潤生說,PX化學性質比較穩定,根據《全球化學品統一分類和標簽制度》《危險化學品名錄》,屬于易燃低毒類化學品,可燃性與煤油相當,毒性與汽油、柴油同一級別。目前尚沒有科學證據表明PX對人體有致癌、致畸性。美國國家環保局(USEPA)也沒有將其列為致癌物質。PX項目的風險可以進行有效預防。
破解“談化色變”困局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美國、德國、韓國等國家都擁有PX項目,且迄今為止,世界大型石化生產基地的PX項目都處在穩定運行的狀態,尚未發生過造成重大環境影響的安全事故。而為什么在我國卻成為一個如此“敏感”的項目,甚至到了“談化色變”的地步呢?
李潤生說,單就PX群體事件而言,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民眾對PX等石化產品認知不足。如何加強對石化項目科普知識的傳播,提高民眾的認知水平,為經濟社會發展和重大項目建設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已成為新時期石化工業健康發展的一個新課題。
首先,應建立大型石化項目決策建設過程中的公眾參與機制。特別是作為化工產品的直接生產者,石化企業對于引導公眾認知、爭取公眾對化工行業的理解,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在這方面,巴斯夫、陶氏、拜耳等國際化工巨頭們的做法值得借鑒。他們都分別舉辦面向公眾的“開放日”活動,主動邀請公眾了解自己,通過信息交流與溝通,消除公眾疑慮和擔憂。
其次,還要加強科普宣傳,提高公眾對石化項目的認知度。李潤生說,新建大型石化項目從立項、評估、審批到建設全過程實行信息透明公開,充分加強群眾參與力度;已經批準建設的項目要以地方政府為主,建立涉及公眾利益的大型石化項目的決策和處置的制度性規范,包括決策程序、聽證制度、仲裁制度,增強公眾的參與度和法規的權威性。
“‘談化色變’的背后既有公眾對化工項目、化工生產的不了解,同時也不能排除部分媒體言論形式一定的誤導。”李潤生分析說,中央和省市各級宣傳、教育部門、行業協會、石化企業在加強對石化科普知識的傳播的同時,還要重視輿論導向,加強宣傳引導,為經濟社會發展和重大項目建設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
促進石化產業健康發展
一方面是巨大的市場需求,一方面是公眾反對的呼聲,PX項目的困境從某種程度上折射出當前石化項目發展面臨的共同困局。如何破解這一困局?李潤生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促進石化項目持續健康發展。
“首先要站在建設‘美麗中國’的高度,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李潤生說,面對不斷加快的城鎮化進程,不斷減少的環境容量和土地空間,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并融入大型石化項目規劃和建設的全過程。堅持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社會效益相統一原則,走綠色低碳發展之路,走與社區和諧發展之路。
其次,要改進和加強大型石化項目的規劃管理,統籌大型石化基地的布局規劃,把大型石化基地的規劃與功能區規劃,與城市發展規劃統籌銜接,強化規劃的科學性、嚴肅性、權威性。要特別重視處理好石化基地與周邊規劃的關系,新的功能規劃對已有大型石化基地,要盡可能避讓,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并減少人口聚集。對新建擴建項目,特別是比較敏感的項目,要進行充分的環境影響評估和社會風險評估,并由當地人民政府將規劃和所涉及的環境影響評價信息向社會公開,同時要以法規的形式對布局規劃調整進行必要的約束。
其三,要更加重視群眾訴求。大型石化項目建設不僅關系地方經濟發展,也與群眾利益緊密聯系,涉及環境保護、安全保障、土地征用、居民搬遷、損害補償等等。因此,群眾的利益和訴求必須得到重視。大型石化項目的選址、建設,必須增加決策過程的透明度,推進決策過程和決策信息的公開化,完善涉及公共決策的公眾參與機制、溝通機制、調處機制,實現重大決策的程序法制化。
其四,要有效防范安全風險。實現石化企業本質安全是化解“談化色變”,增強公民信心的最大基礎。必須制定嚴格的安全環保標準,并對企業安全和環境保護實行嚴格的監管。必須完善各項安全環保防范措施和基礎建設,并實行動態管理。必須制定完備的應急預案,并不斷改進。石化企業要嚴格自律,通過安全環保的優良業績讓群眾放心、安心。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弘揚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