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俄羅斯媒體報道,印度和中國12月17日簽署了油氣田聯合開發和利用諒解備忘錄,要求中印公司在第三國能源資源項目上加強合作,共同參與,提高競爭效率。這一諒解備忘錄實質上是中印石油(互不侵犯)公約,表明兩國不愿為爭奪能源而開戰。
中印石油需求量占世界總需求水平的11%,兩國都嚴重依賴于進口,中國所需石油的40%來自境外,印度則高達70%,主要來源是中東,約占兩國進口石油的三分之二。兩國都希望保障能源供應渠道多元化,為此積極進軍非洲、拉美、中亞市場,經常為同一個能源合同而激烈爭奪。
印度油氣部長德奧拉認為,從競爭轉向合作將大大提高中印兩國在第三國油氣田招標項目中勝出的機會,大幅減少項目支出,中印已有類似合作的成功經驗,特別是在哥倫比亞和敘利亞。今年初兩國正式允許國有油氣公司聯合參與境外能源項目,今年8月印度ONGC Videsh 油氣公司和中國中石化公司聯合收購了哥倫比亞Omimex de Colombia油田50%的股份,雙方各得25%的份額。盡管初次合作非常成功,但印方仍希望從中方得到今后進行類似合作的有份量的書面擔保,從此不再擔心對方私下競爭,因為實踐證明,競爭的結果首先對印度公司不利,相比之下,印度公司在金融和技術實力上遠不如中國公司,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公司全部位居亞洲5大油氣公司之列,印度僅有一個ONGC Videsh上榜。結果,12月17日,印度油氣部長德奧拉在北京和中國發改委主任共同簽署了油氣領域合作諒解備忘錄。
印度政治研究中心專家卡爾納德認為,上述文件的簽署不僅可以限制中國公司在第三國與印度公司爭奪油氣田的機動空間,還能積極推動兩國在世界各地油氣田聯合勘探和開發方面的合作。俄中經貿合作中心主任薩納科耶夫指出,中印石油公約首先是一份政治文件,從經濟上看,沒有印度伙伴的幫助中國公司照樣能夠順利拿下許多油氣項目,因為中國公司更強大,競爭力較強,兩個能源消費大國簽署的合作文件首先可定性為某種能源安全憲章,以此表明兩國希望平等競爭,共同參與,通力合作,不會因為能源資源的爭奪而交惡。
--來源: 新浪財經
中印石油需求量占世界總需求水平的11%,兩國都嚴重依賴于進口,中國所需石油的40%來自境外,印度則高達70%,主要來源是中東,約占兩國進口石油的三分之二。兩國都希望保障能源供應渠道多元化,為此積極進軍非洲、拉美、中亞市場,經常為同一個能源合同而激烈爭奪。
印度油氣部長德奧拉認為,從競爭轉向合作將大大提高中印兩國在第三國油氣田招標項目中勝出的機會,大幅減少項目支出,中印已有類似合作的成功經驗,特別是在哥倫比亞和敘利亞。今年初兩國正式允許國有油氣公司聯合參與境外能源項目,今年8月印度ONGC Videsh 油氣公司和中國中石化公司聯合收購了哥倫比亞Omimex de Colombia油田50%的股份,雙方各得25%的份額。盡管初次合作非常成功,但印方仍希望從中方得到今后進行類似合作的有份量的書面擔保,從此不再擔心對方私下競爭,因為實踐證明,競爭的結果首先對印度公司不利,相比之下,印度公司在金融和技術實力上遠不如中國公司,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公司全部位居亞洲5大油氣公司之列,印度僅有一個ONGC Videsh上榜。結果,12月17日,印度油氣部長德奧拉在北京和中國發改委主任共同簽署了油氣領域合作諒解備忘錄。
印度政治研究中心專家卡爾納德認為,上述文件的簽署不僅可以限制中國公司在第三國與印度公司爭奪油氣田的機動空間,還能積極推動兩國在世界各地油氣田聯合勘探和開發方面的合作。俄中經貿合作中心主任薩納科耶夫指出,中印石油公約首先是一份政治文件,從經濟上看,沒有印度伙伴的幫助中國公司照樣能夠順利拿下許多油氣項目,因為中國公司更強大,競爭力較強,兩個能源消費大國簽署的合作文件首先可定性為某種能源安全憲章,以此表明兩國希望平等競爭,共同參與,通力合作,不會因為能源資源的爭奪而交惡。
--來源: 新浪財經